原标题:上海金融局局长郑杨:将推动上海地方金融监管的条例尽快
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郑杨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但整体上缺乏足够的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接下来需要通过金融开放、改革创新来加以推进。
新京报讯(记者顾志娟)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郑杨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但整体上缺乏足够的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接下来需要通过金融开放、改革创新来加以推进。
从框架体系来看,金融中心的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上海已经形成格局完整、品种完备、交易活跃的金融市场体系,集聚了各类全国性的要素市场,多个品种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
从国际化角度来看,沪港通、黄金国际板、债券通、原油期货相继启动,银行间外汇货币等市场加快开放,海外投资者广泛参与上海的市场。截至去年末,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605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超过30%,501家。上海已经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的主要集聚地。同时各类国际化总部型功能性的金融机构不断在沪涌现,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CP12和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相继落户上海。
上海已经形成了产品丰富、服务齐备、创新突出的金融业务的体系。自由贸易账户的功能不断拓展,还将提升为本外币一体化的账户。铜期权两年期国债期货等金融产品持续推出,跨境人民币业务、投贷联动,ETF等业务不断创新。
上海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额达到9.6万亿元,是十年前的4倍,同比增长25.8%,占全国的直接融资总额85%以上。对货币的定价功能方面,人民币的价格形成、资产定价和支付结算的功能,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从发展环境来看,金融中心环境生态持续优化,获得广泛认可。金融法治环境方面,上海成立了金融法院、金融审判厅、金融检查科、金融仲裁院、央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金融纠纷调解中心,还颁布实施《上海市推进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出台了全国首部地方性的信用条例。
郑杨同时提出,与成熟的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还存在着差距。比如上海的金融市场大,但是不强,整体上缺乏足够的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国际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上海金融发展环境需要不断优化,政府还要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要通过金融开放、改革创新来加以推进。要全面提升上海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关键在于重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当前上海已经完全确立了以市场为核心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初步形成了全球的人民币的产品创新、交易定价、清算中心,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郑杨表示,要继续把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继续拓展人民币市场、产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人民币产品和工具,健全交易定价、支付清算等功能,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同时,还要做到三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开放引领,打造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二是要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建设全球金融科技的创新体系。三要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加强金融营商环境的建设。
郑杨表示,接下来将重点通过三方面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是在三大任务方面积极作为,即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二是要在加快金融开放创新方面勇于作为。在金融机构集聚方面,上海吸引了全球知名的资产管理机构,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上海还要打造国际保险中心,吸引大型的再保险公司来落户,推动更多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在金融创新方面,要加快金融市场关键产品和工具的创新,推出成品油、天然气、航运价格衍生品等期货产品,继续扩大上海的金融市场与境外市场的互联互通。
三是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方面敢于作为,要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的责任,同时强化央地金融管理的协同配合,严防跨区域、跨市场、跨行业的风险交叉叠加成系统性的重大风险。上海市金融监管相关部门将推动上海地方金融监管的条例尽快出台,建设金融风险管理和压力的测试中心,在监管得好的前提下,争取更多的产品、更多的创新、更多的改革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
新京报记者顾志娟编辑陈莉校对陆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