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年份酒争议牵出行业潜规则

日期:06-10
虚假宣传年份酒茅台

原标题:茅台年份酒争议牵出行业潜规则

一件诉讼案,把茅台又推上了风口浪尖。成都律师购买了“50年陈年茅台”、“30年陈年茅台”,随后发现购买的高价酒是由相应酒龄的基酒勾兑而成后,状告茅台涉嫌虚假宣传。有业内观点认为,我国对年份酒并未出台统一标准,这可能是年份酒乱象频仍的重要原因。

“年份酒”争端再起

截至目前,该案件并未宣判,而陷入此次年份酒争议漩涡当中的贵州茅台,也并未就此事作出公开回应。北京商报记者尝试联系贵州茅台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但截至发稿时,并未得到回复。但从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提供的庭审信息来看,目前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原告所购买的年份酒产品,到底是否有欺诈的事实存在。

根据茅台代理人的叙述可以看到,企业方认为此次争议是基于原告的主观想法,并没有对产品有过基本的了解而导致的后果。一个产品的名称与行业文化、行业背景等有关联,因此原告的诉求没有任何依据。但原告的代理人则直接发出多个反问:按照企业方对于陈年酒是由基酒勾兑而成这一叙述的基础上,15年、30年、50年的陈年酒将如何区别?什么样的比例才能够被视为陈年酒?是否只要有一滴基酒,就可以标注为相应年份的陈年酒?

事实上,这一系列的反问及双方的争议,也正是目前消费者想要探究的核心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在对多个消费者进行采访时了解到,目前消费者并不知道该如何鉴别标注相应年份的茅台酒是否真正达到包装上所显示的年份。尤其是对于一些较少饮用茅台酒产品的消费者而言,所谓的从口感上来进行区分的方式难以进行。而在消费者常规的认知中,企业标注为某一年份的产品,就意味着这些产品已储存了相应时长的年份。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社会各界产生的争端,已不仅仅局限于茅台这一家企业,而是目前白酒行业普遍存在的打着年份酒概念进行宣传、销售的产品。北京商报记者在随后的调查中也看到,打着“年份”概念的产品在各大白酒品牌中比比皆是。不同的是部分产品注名了年份原浆这一标示,部分产品则直接标注为10年陈酿、30年陈酿等。

标准普及难以执行

融泽咨询酒类营销专家刘晓威表示,消费者消费的是“年份概念”,而并非“年份白酒”。此次茅台年份酒的情况,是白酒行业的常态。事实上,多年以来白酒厂家的年份概念,一直都是用年份原酒进行勾调,消费者认为的年份概念则是有年份、够年头的酒。也就是说,消费者理解的年份,一直都不是“厂家的年份”,但却是厂家和品牌希望消费者理解成的“年份概念”。“多年以来,没有白酒品牌告诉消费者‘年份’的真正含义,却都在利用消费者的错误认知和错误联想,进行产品大肆传播和销售。”刘晓威如是说。

这也向大众揭露出白酒年份酒领域,多年一直存在的潜规则。争议的焦点也落到了谈论已久的年份酒标准制定,以及依据酒企现行的调酒方式,类似茅台年份酒情况的其他品牌,是否涉及虚假宣传。

从标准层面来看,目前关于年份酒并没有一个大规模的、统一的国家标准,但白酒行业却一直在进行探索。中国酒业协会此前便组织出台过白酒年份酒行业标准。但一份标准的制定与执行,仅靠行业协会的推动,力量颇为有限。

酒类营销专家蔡学飞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尽管行业协会有规范性的文件出台,但是没有强制执行力,并且未涉及到法律层面,很难对企业形成真正的约束。甚至目前很多标准都是由企业来主导制定,在一定的产区范围内作为参考。但是由于涉及到各方利益,并没有得到强制推行。另外,由于白酒在品类、环境因素、产区特色上各有不同,很难在标准上达成共识,因此现阶段即便有标准出台,也很难产生实际的价值。

至于是否涉及虚假宣传,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案件接下来的宣判或许会初步给出一个结果。但之所以消费者普遍认为这种状况存在欺骗的嫌疑,是因为年份酒背后存在的庞大利润空间。尤其是目前白酒市场纷纷转向高端领域,以年份酒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在白酒企业的高端战略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倒逼企业参与其中

本已具有高毛利率的白酒产品,在经过年份酒概念的包装之后,所能提供的溢价空间与品牌价值,推动企业不断增加在年份酒板块的投入。业界观点指出,目前年份酒在名酒企业中的占比较小,但随着品质消费概念深入民间,年份酒的市场空间将不断扩大。业内人士表示,越来越大的年份酒市场意味着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度,类似茅台年份酒的纠纷也不是首次。无论此次案件是否认定虚假宣传,消费者的知情权均需要得到保障。

但年份酒的真实情况往往不被消费者知晓。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方庄、十八里店、红庙等地的多家超市、烟酒店的过程中,询问酒水销售人员,关于年份酒是否真的具有如标示所示的储存时间。销售人员在查看商品包装后均表示不甚了解。而记者所询问的这些产品,大多是消费者日常喜爱购买的,由大企业出品的产品。

因此,年份酒标准要适时跟上,给予消费者具体的参考指标。但刘晓威指出,目前制定年份酒标准,最困难的是年份酒中关于“年份基酒”的认定。业界观点认为,使用基酒进行所谓的年份酒勾兑,量的把握及相应信息公示的不清晰,容易让售、买双方争执不下。因此,最好还是由国家出台行业标准,才能够真正减少此类事件所带来的争议。

蔡学飞认为,随着消息越来越对称,企业难以再对相关信息进行模糊。不仅如此,茅台年份酒事件或将成为一个契机,倒逼企业加入到年份酒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当中。甚至是相关宣传措辞,企业也将更为谨慎使用。

蔡学飞进一步指出,近期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等白酒名企,相互之间的走动较为频繁,并且都提及品质概念。这或许会是一个契机,让这些龙头企业相互协调利益,共同发布行业准则来确定一些共同的、规范性的检测标准。尽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的想法还存在实际困难,但若能够实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目前存在的年份酒争端。

北京商报记者薛晨

禁售有别,日本眼药水的烦恼怎么解 北京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12.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