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光明日报刊文:中国清者自清,杂音终将离场
近来,中美双方博弈从贸易战延伸至舆论场。绝大多数中国民众认同和支持政府采取的政策行动,但也有一些歪曲事实、唱衰中国的声音在网络和坊间不时出现。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可能扰乱人们思想,动摇社会信心。概括起来,这些负面声音无非是以下几种论调。
一是中国出尔反尔论,称“中方在谈判中出尔反尔,从原有立场倒退致使谈判最终破裂”。这一论调把中美经贸磋商受挫的脏水泼到中国头上,把美方责任撇得一干二净。要知道,在签署正式协议前签署方围绕文本内容讨价还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美国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也在不断调整相关诉求,为何单单就是中国“开倒车”呢?事实上,自2018年美国单方面挑起中美经贸摩擦以来,中国一直以极大诚意回应美方关切,积极寻求解决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出路,双方也多次达成关于贸易问题的重要共识。然而,美方一再背弃亲口做出的承诺,不断提高要价,并妄图通过极限施压逼迫中国屈服,致使谈判进程一波三折。纵观整个中美经贸磋商历程,谁在出尔反尔,答案一目了然。
二是中国反制无理论,称美国的动作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当之举,中国强硬反制毫无道理”。这一论调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美国无视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不懈努力,编织罗列一堆似是而非、缺乏事实依据的罪名来指责中国,是否合理?美国采取加征关税、限制投资、产业脱钩等手段肆意打压中国,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市场秩序,是否正当?美国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威胁”为由,动用国家机器对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封杀,是否公正?美国要求中国做出种种让步,对中国提出的核心诉求却置若罔闻,是否对等?面对美国高高在上的傲慢心态和霸权行径,却转而攻击中国反制无理,天底下恐怕没有这样的道理。
三是中国过度反应论,称“中国把中美经贸问题政治化,过度渲染美国威胁,助长国内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这一论调同样混淆视听、强词夺理。本届美国政府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随即便举起关税大棒向中国发难,可见贸易战就是美国整体对华战略的一部分。美国挑起贸易摩擦的意图从一开始就不在贸易问题本身,而是剑指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发展模式。不管是随意增加中方采购美国商品的数量,还是无理拒绝取消中国商品的全部关税,抑或是公然要求在协议中写入涉及中国主权事务的强制性条款,美国的要价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的自主发展权利和国家民族尊严。除打贸易牌以外,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频频挑衅“一个中国”原则,持续派遣飞机军舰在南海“横行自由”,全面收紧中国公民赴美留学交流,公开鼓吹中美文明冲突。到底谁在把经贸问题政治化,国际社会自有公论。
四是中国注定失败论,称中国问题成堆,“贸易战必将加速中国走向失败”。持这一观点的人一方面通过捕风捉影的消息大肆唱衰中国,甚至不惜造谣传谣以营造中国四面楚歌的假象;另一方面极力吹捧美国的强大和成功,无视美国的内部危机和对外挑战,制造美国无往不胜的虚假神话。如此这般的失败主义论调,无非是要通过强化中国社会对美心理恐惧,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然而,这种论调低估了中国的经济韧性和政治能力,更低估了中国捍卫自身正当权益的意志和决心。伴随着中美较量时与势的变化,“中国注定失败论”将注定失败。
总之,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中美贸易战也是舆论战。面对不断翻新的奇谈怪论,我们既要认清本质、批驳澄清,更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有理由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社会必将空前团结来应对包括贸易战在内的外部挑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这些贬损中国的杂音终将离场。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世强,系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