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整治结“干亲”,常宁8960名在职人员签抵制承诺书
常宁市开展整治党员干部认“干亲”、党内称呼庸俗化等陋习问题“回头看”,8960名在职工作人员签订了抵制认“干亲”陋习承诺书,对36名党员干部认“干亲”陋习问题进行了整改。
湖南整治“圈子文化”,将结“干亲”问题纳入整治范围。去年10月至12月,湖南省委第一巡视组在对衡阳、常宁两市进行巡视时,均发现了这方面的问题。近日两市的巡视整改通报披露了这一消息。
巡视组向常宁市委指出,该市圈子文化盛行,结“干亲”问题依然突出。
此次巡视整改通报显示,常宁市开展整治党员干部认“干亲”、党内称呼庸俗化等陋习问题“回头看”,8960名在职工作人员签订了抵制认“干亲”陋习承诺书,对36名党员干部认“干亲”陋习问题进行了整改。把党员干部认“干亲”情况纳入干部选拔任用负面清单,对1名未按要求整改的考察对象暂缓任用。畅通了举报渠道,利用“12380”“12388”热线接受群众举报,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巡视组向衡阳市委指出,衡阳“地域观念”“圈子文化”“官商哲学”仍有市场。
对此,衡阳市委巡视整改通报称,持续开展“认干亲”、党内称呼庸俗化整治工作,大力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规范选拔任用条件和程序,加强选人用人监督。注重科学选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存在同乡、同学等较为集中的情况,及时采取适当方式进行交流,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在组织系统继续深入开展“三项教育”回头看工作,从严落实干部选任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保密制度,对跑风漏气者,将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记者注意到,在2016年6月,衡阳还曾出台“八条禁令”整治党员干部“认干亲”。
规定指出,严禁党员干部相互之间、党员干部与自身职务范围有关的其他人员之间认“干亲”;严禁党员干部本人及配偶、子女与民营企业主、个体老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之间认“干亲”;严禁党员干部利用“干亲”关系,在行政审批、干部任用、人事安排、子女入学和家属就业、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便利,互相谋取不正当利益等。
针对结“干亲”这种现象,去年11月湖南省纪委监委官网曾刊发《莫让“打干亲”成为腐败的“遮羞布”》对此评论。
文章称,“打干亲”本意指“认干亲”、“攀亲”,是一种流行全国的保育习俗。其主要是通过结亲的方式,让无血缘的两方建立起权利义务关系,成为利益攸关、相互帮衬的“亲戚”。通过“打干亲”,可以拓宽人脉、扩展交际和生活圈子。而如今,这样的传统习俗却在现代的“利益沟壑”中变了质,已经从习俗中走向了一个“死角”,成了人际关系的“护身符”。一些领导干部以“干亲”为纽带,别有意图地将权力与所谓的感情“勾兑”,表面上是结亲,实际上是利益输送。
新京报记者何强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