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贵州扶贫干部带“七仙女”玩短视频率侗族村寨半年脱贫
上百条小小的短视频,成为带动全村脱贫的催化剂。
新京报讯(记者康佳)两个穿着民族服饰的侗家女子有节奏捯着石臼里的叶子,旁边的侗族老人熟练地伸手将叶子推到石臼中心。
这条用传统方式制作乌米饭的过程是“浪漫侗家七仙女”在视频平台上的第一个作品,播放量超80万。
“浪漫侗家七仙女”背后,是被派来扶贫的贵州省黎平县盖宝村第一书记吴玉圣。
吴玉圣本在黎平县纪委工作,他将短视频这种时新东西带进风景秀丽的侗族村庄,曾遭到过很多当地人的质疑,这个“第一书记”也被人说“不务正业”。
账号2018年6月开通至今,已有25万的关注量,盖宝村也通过这一账号变现,仅视频打赏金额就累积30余万元,当地土特产、民族服饰的销售额也有60多万元。
吴玉圣向新京报表示,2018年年底,盖宝村的贫困户已经不到3%,摘掉了贫困帽子。
上百条小小的短视频,成为带动全村脱贫的催化剂。
“浪漫侗家七仙女”发出的第一条短视频截图。新京报记者康佳截图
除夕进村扶贫
新京报:什么时候开始扶贫工作?
吴玉圣:2018年2月14日,我接到通知,被派到了盖宝村扶贫。
记得第二天就是除夕,原本是要求我们年后去村里报到的。我想着做扶贫工作,依靠的肯定不是留守儿童和老人,青壮年才应该是主力,他们有精力、有想法,担心他们年后离乡打工,我就开了将近四个小时的车,走了98公里到了村里。到了之后先加了四五个青年的微信,他们对我后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新京报:为什么想到拍短视频做推广?
吴玉圣:我到盖宝村做扶贫工作时,盖宝村400多户里还有52户贫困户。做扶贫工作肯定要有持久性,不能让他们过几年又返贫。
我是第一次到盖宝,花了一个月时间走遍村子,发现这里自然风光特别美。原生的农耕文化是健康生活的象征,我们的农产品都是绿色无污染,也很契合当下城里人的消费理念,但是我们虽然有东西,却卖不出去。怎么把它推广出去是个问题。
这里的侗族文化保持得非常完好,侗族的民族服饰很有特色,村子里有侗族大歌、琵琶歌等四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因为电视这样传统媒体的广告费太贵,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经费,也试过用公众号推广,但效果不太好。想到短视频现在流量高,就决定做短视频。
新京报:如何确定七仙女为宣传主角?
吴玉圣:最开始想过,请一个男生、一个女生来介绍我们的文化和特产,没有成型。有一天我突然听到有人在唱侗族琵琶歌,当时月光正好洒进了我的木头房子,歌唱的是一对情侣在月光下约会,突然有一天这个男孩子没有出现了,特别忧伤。
我问村里的老人,为什么村里人会唱琵琶歌,老人就讲了个故事。说七仙女下凡时,看到侗族人很勤劳、辛苦,就把歌声洒到了盖宝河里,只要喝了盖宝河里的水,就都会唱歌。这个传说本来就是一种文化,我们就想到这个主题。
新京报:有没有遇到阻碍和困难?
吴玉圣:肯定有。短视频是一种新兴的东西,很多老人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很难让他们理解。我就自己拿出五万元做启动资金,说赔了就算我自己的。最开始有不少人反对,很多村民觉得这个第一书记拿着手机到处拍,不务正业。但后来取得实际效益后,大家也就慢慢理解和加入了。
侗族姑娘在唱琵琶歌。新京报记者康佳截图
小黄姜价钱翻倍照旧卖得快
新京报:怎么找到这七个人?
吴玉圣:最先找到了大姐,她参加了侗族琵琶歌比赛,是参赛选手中最年轻的一个。我们邀请她加入,她觉得在家里除了带孩子没什么事儿,就加入了。后来谈了一个已经工作的大学生,她自己很有意向说辞职回来,我们信心满满等了她一个月,结果因为她家里人反对,觉得这个事情“没有前途”就没有来,当时特别受挫。我们又在快手的同城搜索中看了穿着侗族服装拍视频的姑娘,她在艺术团上班,很乐意加入。
时间有限,我们最开始就用两个人拍了一段视频,没想到第一个视频就上了热门。我们当地村民结婚就喊我们去拍,拍的过程中网友说两个伴娘很漂亮,沟通过后也被我们“收编”了。后来陆续有其他人加入,花了半年时间凑足七个人。七妹还是个留守儿童,加入团队后,我能明显感觉到她的性格变得开朗了。
新京报:怎么选择拍摄的内容?
吴玉圣:因为整个村子都是侗族,大家生活的日常对许多城里人来说都很新奇,所以平时大家做农活、钓鱼、野炊等各个方面都会拍。
我们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片,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会唱侗歌了。因为我们侗族没有文字,只能口口相传,我们就找了两个歌手给几个人教怎么唱琵琶歌、怎么唱侗族大歌。名片打出去了,我们的非遗文化也得到了传承,这是个两全其美的事情。
新京报:如何实现盈利?
吴玉圣:刚开始是网友给视频的打赏。因为拍视频时几个姑娘穿的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民族服饰,有一个网友就问我们穿的衣服怎么卖,那是第一笔生意,我们赚了180元,第一个月就卖了16件。
我们吃东西也拍视频,有一天吃腌鱼,很多网友就提到想买我们平时吃的腌鱼。我记得特别深刻,那一天我们就卖了6000多元的腌鱼,把村子里的腌鱼都快卖光了。后来我们也通过快手平台,卖小黄姜、茶叶等特产。拿小黄姜来说,之前三元一斤都卖不出去,现在六元一斤都卖得很快。
新京报:怎么通过视频带动大家脱贫呢?
吴玉圣:看见实打实的收益后,大家发现这个事情不是“不务正业”,加入的人就越来越多。一些人投钱,更多的是劳动入股,其中入股的村民中有10户是贫困户,视频分红给他们带来了直接的收益。另外,在宣传后,村里产的东西卖出去了,也给村民带来了直接收益,现在许多村民开始养鱼、养猪,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2018年年底,盖宝村的贫困户已经不到3%,我们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现在大家比较有共识,接下来我们还准备依靠这个短视频平台,宣传和发展我们的旅游业。
新京报:这种模式是否可推广?
吴玉圣:我觉得年轻人才是乡村发展的动力,这种模式,能够促使一些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看到我们的效果良好后,其他村子也派代表来我们这里学习。我觉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光、文化和特产,利用短视频模式来推广,能够让村里产出的东西找到更多消费者。
新京报记者康佳
编辑郭琛
校对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