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雕”的河湾地
新华社郑州6月6日电题:“老雕”的河湾地
新华社记者宋晓东
“‘老雕’那片河湾地丰收了,瞅着收成还不赖呢!”麦收时节,在河南省舞阳县的吕湾村,记者听到不少村里人笑呵呵地聊着“老雕”家的河湾地。
从吕湾村村委会出发,开车十分钟就到了一块岗坡地,踩着土路爬上坡往下一看,不远处就是一片将近50亩的河湾地,上面种满了小麦,饱满的麦穗压低了头,田边站着一个中年男人,他就是“老雕”,承包了这片地。因为地势低洼,这里十年九涝,收成一直不好,但今年却迎来大丰收。“老雕”黢黑的脸庞上挂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今年52岁的“老雕”本名叫周国庆,曾经是吕湾村的贫困户,家里老人和妻子常年患病,还有两个孩子要抚养。年轻时,周国庆是村里出了名的机灵人,他爱琢磨、脑瓜活泛、眼光毒,像雕一样,所以大家都管他叫“老雕”。可前些年,他既要照顾家人,又要承担医药费、生活费等开支,眼看着村里人都创业打工富裕起来,他却只能守着两亩地过穷日子,成了贫困户。
2014年以来,随着国家加大扶贫力度,越来越多的帮扶政策让周国庆看到了希望,穷了多年也“呆”了多年的“老雕”又活泛了起来。
2015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周国庆借钱承包了12亩河湾地,开始种粮食,虽然这里土薄地差,但他当宝贝一样精心侍弄,一年下来赚了7000来块钱。看到了希望,第二年周国庆利用到户增收资金、公益岗位收入等补助,又借了点钱,把剩下的30多亩河湾地全都承包下来,贫困户成了有48亩地的“大户人家”。
不起眼的河湾地成了周国庆脱贫致富的“希望田野”。为了把庄稼伺候好,周国庆不怕辛苦,犁地、浇水、打药、收割都是一个人干,他在田边还搭了个铁皮房,天天住在地里。河湾地排水差,最怕下暴雨淹庄稼,天一下雨周国庆就赶忙抽水,雨下一夜他就抽一夜,“想要丰收就得干,谁家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周国庆说。现在,48亩地一年纯收入能达到三四万块钱,周国庆终于摘掉了“贫困帽”。
“他可闲不住,光种地就不是‘老雕’了!”吕湾村村支部书记李建伟说。慢慢赚着了钱的周国庆,开始琢磨起各式各样的致富门道,当然也走了不少弯路。2016年,他看别人种桃子和梨赚钱了,他投了一万多块钱种果树,没想到赔了本;2017年,他又开始养鸡和鹅,结果养鹅赚了1万多,养鸡却赔了钱。去年,他又开始尝试着养豆虫、养蜜蜂。
“只要能试的我都琢磨着干干,有的赚了有的赔,但我不灰心,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好日子是慢慢过起来的。”周国庆说。
现在,周国庆每天都上网研究市场,听说黄金蜜桃未来两年销路好、价格高,虽然之前种果树赔了钱,但他跟妻子高兰珍商量后还是种下了桃树。高兰珍鼓励丈夫说,战长沙还得杀了个回马枪才攻下来,咱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只有干了才有希望。
前两天,赶在收麦前,周国庆雇人垫起了一条土路,把这片河湾地连上了村道,收割机终于能开进地里收麦了。手扶着越长越高的桃树苗,周国庆热情地说:“明年这片河湾地肯定更丰收,一定来我家吃蜜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