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西部山区:从废弃矿山到乡村民宿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记者赵琬微)位于北京西部的门头沟区,曾经盛产“黑、白、灰”——煤炭、石灰、水泥。如今,这里已经退出传统采掘业并逐渐恢复生态环境,不仅成为首都西部的绿色屏障,还迎来了民宿行业的大发展。
今年30岁的王帅是土生土长的门头沟人,多年来在云南、广西等地经营青年旅舍、客栈。2017年他回到家乡,看到的景象让他颇为意外。“这里有山有水,路也很好,和小时候灰蒙蒙的矿区完全不一样了。”他走访170多个村子,选了一处古村落开办农耕文化特色民宿。
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同志介绍,门头沟区区域面积145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98.5%,从辽代开始就是重要的煤炭供应地,采矿业历史悠久。从20世纪90年代起,门头沟陆续关闭区属全部270家乡镇煤矿、500多家非煤矿山、砂石厂等,最后一座大台煤矿将于2020年关停,退出传统采掘业。
针对长期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门头沟区多年来通过废弃矿山修复、京津风沙源治理、河道综合治理等工程,对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逐渐恢复高山植被,达到保留水土、减少扬尘、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
从资源型产业到发展绿色经济,门头沟区的许多村庄都经历了深刻转型。位于永定河畔的水峪嘴村,曾以采石业为主,在村史展室里,详细记录了关闭采石厂、恢复生态环境、发展旅游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经历。村党支部书记胡凤才介绍,如今村里以服务业为主,游客不仅可以观看京西古道景区,还可以住上古朴典雅的精品民宿。
“失去了‘煤炭’的标签,人们愈发觉得家乡其实很美。”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同志说,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下,现在的门头沟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有着独具特色的生态山水、红色历史、民间民俗、古村古道等旅游资源。这些都是发展精品民宿的有利条件。
北京市2018年11月发布《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守护好绿水青山,为包括门头沟在内的生态涵养区带来新的机遇。
今年5月,门头沟区与西城区联手,共同设立了8亿元乡村振兴绿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提供贷款利息补贴、担保补贴等扶持政策,吸引优质的民宿业相关资源聚集。今后,符合条件的民宿企业在此落户,可获得贷款利息和担保费补贴、绿建奖励、采暖费补贴等多项支持。
据了解,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共有星级民俗村240个,民俗户7783户,乡村精品民宿300余家。2018年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722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实现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24.3%。
“民宿行业的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激发了政府和市场、农村和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同志介绍,今后民宿项目的规划建设都要与生态资源保护、文物保护密切结合,不断挖掘整合历史村落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