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海上“射箭”设想:让平台和火箭绕着赤道跑

日期:06-05
赤道火箭倾角

原标题:我国未来海上“射箭”设想:让平台和火箭绕着赤道跑

研制团队后续将建设专业化的海上发射母港,满足星箭对接、测试和技术准备等需求。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今天(6月5日)中午12时6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的发射平台上点火起飞,这是我国首次海上火箭发射。

此次发射实现“一箭七星”,将捕风一号A、B卫星以及吉林一号高分03A卫星、天启三号卫星和潇湘一号04星等7颗卫星送入轨道。

更重要的是,此次发射突破了海上发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全面验证了海上发射试验流程,初步构建了多方融合的海上发射模式。

新京报记者从火箭研制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获悉,此次发射属于验证性飞行。后续,长征十一号还将开展多次海上试验,充分验证各种轨道发射的适应性,进一步优化发射流程。

未来,我国海上发射将有怎样的前景?

长征十一号火箭总指挥李同玉介绍,研制团队后续将建设专业化的海上发射母港,满足星箭对接、测试和技术准备等需求。同时建设海上发射专用平台,实现固液兼容的全球海域发射能力,满足低纬度地区卫星组网发射需求,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为便利的航天发射服务。

李同玉说,许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都位于赤道附近,未来可以把火箭和发射平台驶到他们的港口,把这些国家的卫星安装在火箭上、发射到太空,提供便捷的卫星发射服务。

从经济效益看,海上发射也有广阔的市场。

由于小倾角卫星可以实现对某一地区的高频次重访,有利于数据获取,目前数量越来越多。而发射小倾角卫星的最佳位置在赤道附近。

我国陆地发射场难以满足0至19度倾角卫星发射需求,需要卫星消耗能量,将倾角调整到所需角度。而海上发射可在靠近赤道海域选择发射点,直接发射到小倾角位置,既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又可以提高卫星在轨寿命,能够承担更多小倾角卫星发射任务。

新京报记者倪伟编辑张畅校对李项玲

3名女大学生寝室跳舞获百万点赞 网友:请求出道 别人家的妈都登珠峰了,沙溢你还在楼梯间啃面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