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抵御零下60摄氏度严寒严格保护界江生态环境——揭秘中俄合建的首座跨界江公路大桥
新华社哈尔滨6月4日电
题:抵御零下60摄氏度严寒严格保护界江生态环境——揭秘中俄合建的首座跨界江公路大桥
新华社记者王建
近日,在中俄双方建设者的合力下,中俄合建的黑河至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阿穆尔河)大桥(下称黑龙江大桥)顺利合龙。现场,中俄双方建设者欢欣鼓舞,共同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
黑河口岸是我国一类口岸,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界江黑龙江相望,黑河市被称为“中俄双子城”。随着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两地间的人文、贸易往来愈加活跃。但长期以来,中俄两国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通道不畅始终是困扰双边贸易加速发展的瓶颈之一。
1988年,两国提议在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间修建公路桥。2015年9月,两国交通运输部门签署了《〈建桥协定〉修订议定书》。2016年12月,黑龙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黑龙江大桥全长1284米、宽14.5米,主航道跨径147米。路线全长19.9公里,中方6.5公里、俄方13.4公里,标准为二级公路。全线建设在高寒地区,开工建设以来,两国大桥建设者携手并肩奋战,战胜了冬季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和2018年黑龙江超警戒洪水。
中俄黑龙江大桥合资公司总经理黄云涌介绍,为了保障大桥建设质量,保证钢材的使用力学性能,上部钢梁材料采用中国生产的Q420F级耐候钢,可耐零下6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同时,大桥使用了6万套耐候钢螺栓用于钢梁连接。
黑龙江大桥是我国高纬度寒冷地区的首座钢混叠合梁矮塔斜拉桥,在设计与建造中体现了“绿色理念”。在江面上进行大土方量的施工建设,难免影响水体生态系统。黄云涌介绍,为把影响减到最小,大桥建设方专门购买了鱼苗,投放到上游。每到鱼类产卵期,环保部门就会严格监测水质和鱼类资源生存状况,若发现问题,随时调整施工方案甚至设计方案。另外,为防止对黑龙江水质造成污染,施工期间大桥上所有积水都通过管道排到地面净水池,净化后再排放。
为解决大桥建设资金问题,中俄两国地方政府成立合资公司,开创性提出“共贷共建、同步实施、统一运营、收费还贷”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大桥建设期间,双方互派人员合署办公,在联合工作组框架下,建立“密切沟通、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大桥建设。
黑龙江当代中俄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宋魁说,去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历史性突破1000亿美元,黑龙江大桥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东北地区和俄远东地区的经贸合作,还将带动我国对俄投资,有力促进互联互通,便利双方经贸和人员往来,丰富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
目前,黑龙江大桥项目整体累计完成投资19.2亿元,占总投资77.7%,预计2019年底交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