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成为我省工业发展底色

日期:06-03
青海循环经济能源

原标题:绿色成为我省工业发展底色

2016年、2017年、2018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同比下降6.25%、2.56%、7.2%;

“十三五”以来,全省能源消耗增速减缓,GDP能耗累计下降14.79%,完成“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进度的147.9%……近年来,我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方面取得成效,随着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形成新型材料、新型建材、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特色生物加工,纯碱、镁、硅工业,矿物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产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初见端倪。

绿色循环增强发展动力

5月31日,走进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的一家企业,远处矗立的一座污水处理塔格外引人注目。“在每个生产环节结束后,污水每天都会经过过滤、沉淀和生化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实现了循环利用。循环发展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动力。”企业负责人董树林说,公司设有的污水处理系统,每天可处理600吨污水,所以,厂区内的生产都为绿色生产。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物排放量最小化,将经济系统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的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青海正为此不断深化合作,推进能效提升,强化资源综合利用。

谈及绿色制造带给企业的金色效益,阳光能源(青海)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们企业已经完成余热余压二次利用技术应用、空调排风系统升级改造等工作,项目初步取得成果使得原来循环水总能耗降低68%,循环水总电耗降低65%,总体节约能耗费用502.44万元”。

近年来,青海工业趋向轻盈灵动,从粗放向集约转变,从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到“打生态牌”,生态环境日益成为发展新优势,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全省经济结构正不断变轻、转绿。

资源优势转化为能源优势

青海的水能、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优势明显,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绿色能源供给。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广袤的土地上,全球单体最大的光伏电站成为一片闪着亮光的“银色海洋”;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让龙羊峡“高峡平湖闪银光”,有效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利用。去年年初,国家能源局批复支持青海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并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青海成为了全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领头羊”。

不仅如此,青海的锂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是名副其实的锂资源大省。近年来,青海正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千亿元锂电产业,引资引智,大力扶持这一新兴战略性产业。

“作为生态大省的青海追求绿色发展,这和我们打造绿色产业的梦想不谋而合。”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锂电是一种绿色动力,“下一步,我们还将探索锂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不断壮大青海的绿色产值。”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绿色产业完成投资1263.2亿元,占全省一般性工业投资的79.9%,盐湖化工、有色冶金、光伏制造、新材料、特色消费品5个优势产业工业增加值总量规模已超5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60%,成为带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再创新境界

作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和资源富集的青海,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我省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在新起点上推动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试验区建设、资源综合利用、清洁能源生产消费、生产方式绿色化、制度体系建设五大工程,以及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建设、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创新、“互联网+”资源循环、绿色消费促进六大行动。同时还将加强制度、要素、人才及服务等方面保障,确保2020年如期建成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推动青海循环经济发展再创新境界、更上新台阶。

我省还在建设集中废水处理再生利用、固体废物回收处置等设施工程,推进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推进园区循环改造,基本构建形成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金属冶金、煤炭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产业纵向延伸、横向融合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循环经济成为青海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范程程)

我省组建成立科技志愿者总队 北京早高峰严重拥堵 自专路为上班族省时近30分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