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家信托受罚,3家罚没超200万,北方信托等再次被罚
信托业内人士认为,罚单对于信托公司是很好的警示,从短期来看,这对信托公司的声誉有所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有利于行业和公司的发展。
近两年,监管持续高压,过半信托公司都已“挨过板子”。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银监系统对信托公司已开出6张罚单,其中3张的罚没金额超过200万元,与此前普遍低于50万元的罚金相比明显增加。
其中,有信托公司方面对记者表示,罚单涉及的是公司往年的业务,目前已积极整改或整改完毕。也有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反映,现在更重视合规,很多业务也没有之前那么灵活。
信托业内人士认为,罚单对于信托公司是很好的警示,从短期来看,这对信托公司的声誉有所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有利于行业和公司的发展。
6家中3家信托公司被罚没金额超200万元
中泰信托因“违规承诺”被罚没264.36万元
据银监系统披露的罚单显示,今年以来已有6家信托公司受罚,其中粤财信托、中泰信托、华宝信托3家公司被罚没金额分别超过200万元。与早前相似的是,房地产、银信合作等业务领域仍是信托公司被罚的违规“重灾区”。
今年3月7日,粤财信托因证券投资类信托业务管理不到位、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产品杠杆比例违反监管要求、违规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未对同业业务资金来源与运用加强期限错配管理、违规开展银信合作业务等“五宗罪”被广东银保监局处罚220万元,两位相关责任人分别被予以警告或罚款。
5月6日,中泰信托因“2015年7月,公司违规承诺某信托财产不受损失”被上海银保监局予以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264.36万元。
中泰信托被罚的同日,华宝信托因“2018年3月,公司违规发放某信托贷款被用于证券交易;2017年8月,公司开展某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时,对个人理财资金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未尽合规审查义务;2016年11月、2018年2月,公司部分投资类银信理财资金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等事由被上海银保监局责令改正,罚款共计210万元。
与往年被罚的情况相比,今年信托公司收到的罚单明显呈现出“大额化”的特点。除上述三家公司外,百瑞信托、北方信托和华信信托分别领取了90万元、80万元和50万元罚金的罚单。而在2017、2018年,信托公司收到的罚单金额多在50万元以下。
从违规事由来看,百瑞信托因“违规接受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及“管理信托财产不审慎”被罚,北方信托因“违规发放房地产自营贷款,信托资金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被罚,华信信托因“贷后管理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于入股金融机构”被罚。
针对今年信托行业罚单呈现的特点,资深信托研究员袁吉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大额处罚涉及多项违规内容,属于多项违规事项的合并处罚,所以金额较高。目前,信托行业的合规问题主要集中于房地产、银信合作、证券投资信托杠杆水平等方面,这也是一直以来监管关注的重点问题。一些发展较快的领域,也可能涉及不合规问题,诸如信保合作等,这也需要得到重视。
罚单涉及业务普遍发生于往年
北方信托等并非首次爆出内控问题
信托行业最新一轮强监管序幕自2017年拉开,信托公司业务的合规性在不断提升。为何罚单仍然接踵而至?一家信托公司的员工表示,罚单涉及的普遍是往年的业务,这是行业的共性。另外,罚单的披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监管在检查后还要经过审批和事实落定等程序才会披露。
中泰信托方面对记者表示,罚单中涉及的项目是2015年度的信托项目,已在2017年正常结束。公司与委托人签订的《退出支持协议》项下信托受益权受让义务履行条件并未满足,无须履行,受益人等相关各方权益均未受损。“虽然各方权益均未受损,但当时我司在该信托项目的运作过程中确有审慎不足之处,已深刻反省,切实整改并进行内部处罚和问责。”
百瑞信托、华宝信托、粤财信托方面的人士均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收到的罚单涉及的是公司往年的业务,已根据监管部门意见进行深刻反思和认真整改。截至记者发稿时,北方信托和华信信托并未对受罚一事作出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公司中,有的并非首次爆出内控问题。2017年5月,北方信托就曾因“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高管未经任职资格批准提前履职”等违规事由累计被罚80万元。中泰信托因“法人治理存在严重缺陷、实际控制人不明”等原因于2017年12月被监管暂停新增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据中泰信托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公司新增集合信托计划仍处于暂停状态。
有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从公司内部看,部分问题有时很难黑白分明,公司在一些制度的理解上和监管方面存在出入,这可能会导致违规事件的发生。
一位信托行业资深人士认为,部分监管口径确实有一定的浮动空间,完全靠各家公司自己把握。加上市场有较大的需求,在某些时期绕过监管的事情时有发生。该人士强调称,合法是业务开展的前提,信托业基础的“一法三规”、基本原则不能触碰。然后是事前调查、事中、事后内部监督管理规范性问题,避免业务带病上马,有效阻断风险事件发生。
分析称罚单会影响监管评级、同业合作
业内呼吁加强动态监管
去年落地的资管新规,给信托行业带来的影响包括打破刚兑、净值化、合格投资者的要求提高、去通道、去杠杆、清理非标资金池等方面。一位受访的信托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此次收到的罚单,就是去年银保监会针对通道等业务专项检查时指出的问题。一家受访信托公司的人士被问及罚单影响时,并不愿意多说,称“肯定是负面的”。
袁吉伟表示,信托公司持续有罚单,一方面与更严格的监管要求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信托公司自身风控、合规管理不足有更大关系。监管部门开的罚单越来越多,会对信托公司声誉产生一定影响,包括影响监管评级、同业合作等。
据上述业内资深人士介绍,根据相关规定,在受托管理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担任特定目的受托机构以及开办受托境外理财业务时,对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托公司会有限制。遭受处罚的信托公司有可能被评定为较低级别,从而失去某些政策优惠。例如,信托公司被多次行政处罚,将会给投资者留下制度不健全、业务不规范的印象,导致其在吸引投资者方面的竞争力显著下降,影响其业务开展。
监管严处理将会是大资管时代的常态。上述人士进一步称,罚单对于信托公司是很好的警示,信托行业是个风险控制的行业,利剑高悬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适应市场的监管,会促进行业做大做强。所以,罚单虽然短期对信托公司有声誉影响,但是防微杜渐,才能把大的风险事件扼杀在摇篮状态,长期来看是有利于行业和公司发展的。
具体到信托公司的业务开展方面,有信托公司人士表示,现在公司更重视合规,很多业务没有之前那么灵活。“比如一个业务——出担保函和不出担保函,做的难易程度就不一样。”
对此,上述资深业内人士认为,信托行业就是风险管理行业,而且合规问题也是持续存在的,只是在行业重大历史转折期,暴露的风险多于往常,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化影响。金融行业的问题都是动态的,监管和创新是行业的两面,因此,监管应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监管的主要目标不是禁止业务,而是规范市场。
新京报记者程维妙编辑王宇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