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将上下而求索”

日期:05-30
合成革铁交椅廖增太

原标题:“吾将上下而求索”

从空中俯瞰,万华烟台工业园中的一座座办公楼,形同一个个巨大的苯环分子结构。

位列全球化工50强的万华,是中国唯一、世界少数拥有异氰酸酯(英文简称MDI)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工企业。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化学是研究物质从量变到质变的科学。

化学背后有哲学。

如果说“创业+改革”是促使万华活起来的化学反应,那么“改革+创新”则是促使它强起来的深刻巨变。

与中国改革开放同龄的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昔日生产合成革的传统国企起步,技术创新能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长为全球MDI行业领军者的现代化大型企业,走出一条令人瞩目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这个曾为皮鞋提供原料的合成革厂,为何能成为世界化工领域的佼佼者?

1983年,万华呱呱坠地!此后10年,万华累计为2亿双合成革皮鞋提供原料,同时也踏上了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艰辛探索——

一方面,万华沿袭着传统计划模式:“轻工部拨原料、下指标,我们生产后再由轻工部统一调配。”万华集团原总裁丁建生说。

另一方面,外国企业产品不断涌入,民营合成革企业迅速兴起,动摇了万华产品一统天下的地位。

市场,给万华人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

时任技术车间副主任的丁建生那个急啊:“成本一万一,卖价七八千,企业眼看着往死里作。”这个一口胶东腔的山东大汉,性子急、嗓门大,楼上说话、楼下都听得见。

市场的棒喝敲醒了万华。

从此,万华义无反顾地迈出从“计划”到“市场”的步伐,坚定不移地踏着国家改革的时代鼓点——

1993年破除铁饭碗、铁交椅;1995年进行第一次企业制度改革;1998年进行股份制改造;2001年登陆资本市场;2006年进行员工持股试点;2016年开展更进一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2018年整体上市获批准……

改革的同时,万华一鼓作气:

改制。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国有企业逐步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万华第一时间在全厂试行全员合同制,打破铁饭碗,搬掉铁交椅,取消铁工资……

1995年,万华由“烟台合成革总厂”改制为“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省首家、全国第8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

剥离。精干主业,主辅分离。万华在此后的数年间,32个子公司只留王牌主业MDI,其余全部剥离、改制。

瘦身,为的是强体。

最艰难的是下岗分流。万华先从领导干部身上“动刀”:只要到了55岁,就办理厂内退养。于是,71个领导干部从管理岗位上退下。

一套改革组合拳后,集中了MDI优势资源和近400名业务骨干,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改到深处是产权。万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向纵深挺进。

2001年1月5日,万华股份公司敲响了上交所的锣声;2006年推行员工持股,探索混合所有制;2007年引入外资股份……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化工巨头一度以低于本国售价约三分之一的价格倾销产品,对万华形成打压。

万华随即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果断举起反倾销利器提起反倾销调查。这成为入世后,国内较早运用反倾销维护企业正当权益的典型案例。用好国际规则,为万华赢得了发展机遇。

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曾是市场经济“初学者”的万华,此时已成长为娴熟运用市场规则与世界巨头博弈的“弄潮儿”。

改革开放之初渴望“引进来”的万华,如今已大步流星“走出去”:

万华2011年成功收购位于匈牙利考津茨包尔齐考市的宝思德公司,通过加大投资、精益管理等措施,使宝思德从破产边缘迅速扭亏为盈,保住了这座3万人小城中3000余人的就业,并成为中东欧百强企业。

改革势如破竹,万华持续腾飞:

——MDI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998年的8%上升至目前的40%以上;

——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利润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分别是成立之初的253倍、427倍和255倍;

——业务拓展至全球,万华在海外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布局,可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

……

党的十八大后,万华的改革更是按下“快进键”。

2019年2月2日,一纸公告引发资本市场关注:万华重大资产重组及整体上市资产交割手续全部履行完毕。

“简单讲,就是万华上市公司通过反向收购股权,合并了母公司,公司层级更简单,结构更透明。”万华现任掌门人廖增太对记者说:“万华已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化主体。”

当年建厂时的外方技术指导组组长专程来万华参观,由衷地感叹:“万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一切靠的是什么?

“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步履相随,是万华成长的幸运,也是万华成功的秘诀。”

2018年12月20日,在万华40岁生日庆典上,廖增太的演讲作出了最好回答。(据新华社烟台5月29日电)

难道非要撞了南墙才回头 山西双创活动周将于6月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