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攻坚|东莞举全市之力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
■南沙大桥(虎门二桥项目)记者程永强摄
站在狮子洋的入海口,远眺跨江傲立的主塔,在蔚蓝天空、碧绿江水映照下,南沙大桥两座超千米的大桥(坭洲水道桥、大沙水道桥)气势如虹。广州南部到东莞缩短10公里,从东莞到番禺缩短30分钟车程……这个4月2日通车的“超级工程”,让东莞与广深的连接更加紧密,将进一步增强东莞和南沙、中山、番禺等地的经贸往来,加速珠江东西两岸的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期和窗口期,东莞乘着大湾区的东风更上一个台阶,突出以品质取胜,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当前,东莞正举全市之力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推动系列重大战略平台开发,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着力提升开放合作品质,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面开放合作先行区、高品质低成本的现代生态都市。
关键词:交通布局
构建对接湾区“1小时交通圈”
加快深茂铁路、莲花山过江通道等跨珠江口通道建设;加快广深第二高铁及始发主站的规划;大力推进与广州、深圳7条城市轨道的连通;全面开工建设地铁1号线一期……“融湾”路上,交通先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融入大湾区一体化交通体系,成为了我市参与和推进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东莞正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而交通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图上,环绕珠江口的湾区东岸与西岸连成一个对角A字形。东莞正处于东西两岸半小时经济圈交会的核心区域,多个重大交通工程的建设,在这里搭建起整个大湾区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连接轴。
富加宜连接器(东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加宜”)总经理李忠全感受着东莞交通的变迁,也密切关注“家门口”发生的事情。富加宜位于沙田,距离南沙大桥不远。南沙大桥开通后,产品的货运往来时间大大缩短。
南沙大桥的通车是东莞主动融入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交通网络打通的背后,折射的是东莞在创新驱动方面的长远布局。无论是滨海湾新区,还是拥有中国散裂中子源这个大科学装置的中子科学城,其在创新驱动方面的潜力均成为东莞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重要法宝。
在打造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一体化交通网络方面,东莞也不甘落后。深茂铁路、赣深高铁,东莞地铁1号线及对接广深的轨道交通连接线等规划建设工作,正全面谋划推进。随着大湾区加快建设,我市正加快东西两岸通道连接,全力推动东莞从“通道城市”升级为“枢纽城市”。
4月25日,能将南沙大桥互联互通到广深高速的莞番高速公路一期正式通车。据交通部门介绍,在构建一体化高速路网方面,我市从莞高速约场北互通工程将在年内相继建成通车;2021年完成深外环高速和莞番高速二期工程,形成对接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
据介绍,我市交通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高快速路为龙头,国省道为骨架,一级公路通镇街的较便捷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截至201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26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13.6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位,是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城市之一。
今后,东莞将以大湾区视野谋划整个交通体系,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布局,推动东莞交通水平全面提升,助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
关键词:平台建设
打造对接湾区三大战略平台
近年来,土地空间承载力不足,一直制约着东莞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品质的提升。大湾区建设,东莞该如何发力?滨海湾新区、中子科学城、水乡新城片区对接湾区三大战略平台是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
当前,东莞市交通局的技术人员正在开展中子科学城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通道的前期调研,这条长度约12公里的道路有望今年开工。中子科学城地处莞深交界处,与目前深圳规划建设的光明科学城直线距离仅7公里。松山湖还将加速推进深圳13号线北延建设项目,为中子科学城对接深圳打通第二通道。
为让平台提供更好的支撑力,参与湾区城市竞争,根据现状,我市给三大平台设置了不同的定位。其中,滨海湾新区将打造成为新时期东莞参与大湾区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中子科学城则将打造成为东莞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水乡新城片区是东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新增长极。
然而,三大战略平台如何助力东莞脱胎换骨?东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江炎骏认为,推动滨海湾新区、中子科学城、水乡新城片区对接大湾区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是不一样的。基于东莞在产业核心技术方面较为缺乏,中子科学城能为东莞的核心技术和前瞻性产业提供有力支撑。“滨海湾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最主要载体,区位优势显著。而水乡新城片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较为低端,打造水乡新城片区对东莞的产业升级转型具有示范作用。”
今年,中子科学城已上升成为广东省的重大科学发展平台。适逢深圳市规划建设光明科学城,目前正积极着手向国家申请支持中子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港深河套地区等区域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合作,充分发挥香港、深圳、东莞三地优势,一批颠覆性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企业有望催生,并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带来叠合效应。
目前,东莞高标准规划并全面启动了中子科学城建设,经过半年多努力,已成功引进十多个科研团队;滨海湾新区将争取进入自贸区片区的扩区行列。而随着《东莞水乡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审议通过,未来,水乡新城片区将是对接穗深港台国际发展的合作门户、东莞城市副中心和水乡经济区核心区。
■南城的“绣花工夫”加强城市管理,灯光夜景亮化项目扮靓了“城市会客厅”本报记者程永强摄
关键词:品质提升
加快建设“城市会客厅”
“城市会客厅”是一座城市的客厅和名片。高品质成为东莞孜孜不倦的追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东莞将加快“城市会客厅”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谋划,按照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标准,着力优化城市形态、提高城市档次,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坚持高水平规划,着力构建“三心六片”的城市空间格局,着力推动一批市镇重点项目成为精品建筑和品质工程。
当下,一场前所未有的超常规、高标准城市品质升级行动在中心城区铺开。围绕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我市将优化行政文化中心区的服务能级和综合环境,提升鸿福路、东莞大道的功能品质,实质性启动南城国际商务区建设,加快黄旗南生态科创区、“三江六岸”历史文化区的规划建设,充分彰显“半城山色半城水、一脉三江莞邑香”的山水莞邑特色。
灯光夜景、建筑立面改造、滨水环境提升……广深高速沿线建筑外立面改造和关键节点景观改造工作也已初见成效。如今,沿着广深高速东莞段行驶,沿路经过南城、万江、道滘等区域,多种植被营造四时之景,滨水岸线展现蜿蜒逶迤,黄墙青瓦尽显水乡风韵。
东城街道党委书记刘林宏认为,片区的开发建设是东城优城市、拓空间、提产业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重要措施。接下来,东城将严格按照要求,以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标准,高水平做好黄旗南片区的规划和策划,打造一批精品建筑和品质工程。比如在主要街区增设街头小品、灯光夜景等公共设施,建设完善慢行系统等。
今年春节期间,第一国际、南峰广场灯光夜景亮灯,南城城市品质提升成效更加“炫目”。南城聚焦“一心两轴三片区”规划,高质量高效能提升城市中心首位度,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管理,继续实施灯光夜景亮化项目,倾力打造更靓丽的“城市会客厅”。在进一步优化辖区路网和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的同时,南城将持续推进停车场建设三年计划,年内新建15个停车场,增加车位3000个……这些都让城市中心——南城城市品质更上一层楼。
如何打好湾区建设攻坚战,着力提升开放合作品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郭怀晋显得胸有成竹。他表示,全市城管系统今年将全力抓好“厕所革命”“洁净城市”“点睛亮景”三个专项行动,助推东莞提升城市内涵品质。
据了解,为了配合我市加快建设“城市会客厅”,城管系统还将全力打造好三条线路。一是打造十公里全新东莞迎宾长廊。二是配合做好铁路沿线整治工作。包括广深高速沿线建筑外立面改造和关键节点景观改造,启动广深港高铁、广深铁路沿线“脏乱差”问题整治,更好地展示东莞城市形象。三是重要参观点沿线景观打造。如松山湖、中子科学城、海战博物馆等东莞引以为傲的地方,沿途景观和市容市貌还有待提升,城管系统将全力打造,使之成为精品线路。
■“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开放运行,目前已取得丰硕成果本报记者蓝业佐摄
攻坚一线
中国散裂中子源:
第三轮开放运行本月底启动申请
“第三轮开放运行将于本月底正式启动申请。”在中国散裂中子源的一间会议室里,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国散裂中子源的科研人员张俊荣向记者透露。
据张俊荣介绍,中国散裂中子源这样一个大科学装置一旦开机,科研人员就必须全天24小时守候在实验室里,一刻也不能停止。
“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开放运行取得丰硕成果。首轮申请通过的40个科研课题,于今年2月2日全部完成运行,首轮开放运行期间,用户申请非常踊跃,上机时间供不应求。第二轮申请通过的50多个科研课题,已有多篇学术成果发布。
“对比美国、英国、日本这些国家散裂中子源的成果进展,我们国家科研成果的出炉堪称‘中国速度’。”张俊荣表示,后续将会有更多成果发布。
对于即将开始的第三轮开放运行,张俊荣和他所在的团队都十分期待。“首轮运行申报70多个课题,经第三方机构也就是用户委员会审核后通过40多个;第二轮开放运行同样申报70多个课题,审核通过50多个。可以预计的是,第三次申报的课题数量会有比较大的增幅,而且我们审核通过的课题数量也会有所增加。”张俊荣表示,经过前两轮开放运行,中国散裂中子源的科研团队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将吸引更多来自全球的用户。
中国散裂中子源要研究的是国家战略性新兴行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我们欢迎来自全球的高校、科研团队申请课题,只要把技术成果公开,就全部免费申请。”张俊荣笑着说。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本土高校东莞理工学院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前两轮开放运行中也曾多次申报课题。此外,来自香港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首轮开放运行中申报了5个课题。从事材料研究的香港大学副教授黄明欣成为中国散裂中子源通用粉末衍射仪的首位香港用户,以前香港学者在一些特别需要中子研究手段的科学问题上,只能远赴重洋做实验,并且实验时间常难以保障,或者仅能采用计算机模拟结合一些常规研究手段,现在他们可以到东莞亲自做中子实验了。黄明欣团队所研究的高强钢是汽车应用的研究重点。它既需要轻量化,又要提升汽车安全性。该团队在中国散裂中子源获得了高强钢在不同组织结构及不同变形条件下的重要微观参数信息。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种大科学装置吸引周边地区的科研团队进行科学研究的情况在全球范围内都十分普遍。”张俊荣表示。
攻坚方向
超15亿元支持建设三大战略平台
我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机遇,今年将着力打造对接湾区的三大平台,完善互联互通的一体化交通网络,全方位提升东莞开放发展水平,力争在大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为此,我市在今年的《财政报告》中提出,2019年我市共安排46.38亿元支持轨道交通、城际轨道和高速公路建设。
其中,安排39亿元,全面启动地铁1号线建设,支持地铁2号线运营,推进城际轨道和赣深铁路东莞南站建设,积极融入湾区交通网络。安排7.38亿元,支持铁路东莞站配套工程、环莞快速路二期等建设,完善外引内联的交通体系。
此外,我市还安排超15亿元着力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三大战略平台,全方位提升东莞发展水平。其中,安排5.92亿元,高起点打造中子科学城,支持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南方光源检测平台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助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体系;为高标准推进滨海湾新区建设,市财政局安排5亿元,支持滨海湾新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后劲,打造粤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安排5亿元,高品质开发水乡新城,强化管委会在规划制定、土地整备、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统筹职能,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