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国教育有多少底气应对全球化竞争?

日期:05-25
全球化任正非教育底气竞争

原标题:从钱学森之问到任正非命题,中国教育有多少底气应对全球化竞争?

经济观察报社论这是一个危机时刻。华为遭遇“断供”,默默奋斗多年的“备胎”被直接推入实战。对此,所有人充满期待,也不乏担心。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此时接受中国媒体采访,言谈间最为关注的却是教育,甚至声称如果不谈教育问题,就不接受央视的专访。

何以如此?任正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中国将来和美国竞赛,“唯有提高教育,没有其他路”。而当将目光投向教育时,这位企业家毫不掩饰自己深重的忧虑。他这样问:“我们有几个人在认真读书?博士论文真知灼见有多少呢?”

如果我们拉长视线,或许可以说,任正非的命题无意间回答了钱学森多年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位为中国的科技奋斗一生的科学家也不是没有答案。如果他曾经给出答案,或许会和任正非不谋而合。

一个科学家,一个企业家,他们都在表达:我们要重视教育,我们需要更多的学生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做学问。这个回答还有一层潜台词是,即使我们今天面对太多的“卡脖子”项目,我们对自主可控的呼声如此之高,我们也无法一夜之间突破所有瓶颈,掌握所有答案。当我们理性而现实地面对科技进步这件事时,一定得说,这是耐心和定力的较量,需要五年十年或者更多岁月,甚至几代人的奋斗。

不少人相信,以百亿千亿的投入可以轻松攻克类似芯片和操作系统难关,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但任正非给出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是的,这与资金的投入有关,但并不取决于投入的量级。

当我们说提高教育的时候,要问的是,我们在以怎样的方式培养人,我们希望培养什么样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鼓励那些奇思异想,注重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也许类似于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就有更足的底气面对一场全球化的竞争。同样重要的是,当他们真的成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如何可以创造条件,让这些基础科研工作者愿意在实验室里攻克难关,而不是为奖金和科研经费头疼,不是为了评职称和发论文绞尽脑汁。

还要问的是,我们如何面对那些掌握这个国家未来的人?他们很可能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院士和科学家,而是他们的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如果教育者不能以一种现代的理念和思维,面向未来的精神去陪伴那些孩子,我们如何能指望这些孩子超越他们的前辈,以更强大的创新思维和行动,塑造他们心目中的科技愿景,并努力使之变成现实?而当这些老师仍然要为生计烦恼的时候,我们如何又能苛求所有人都以烛照他人的牺牲与奉献成就这个国家的未来?所以任正非才会说:最主要还是要重视教师。只有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待遇提升了,才可能使得教育得到较大发展。

此时此刻,正是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和塑造自己的机会。我们需要勇气,但我们要的更是面对未来的智慧与耐心。我们当然需要自强不息,但仍然必须戒除浮躁,以更大的魄力更积极地向所有先进者学习,甚至那些有敌意的对手。回到当下,让我们记住这句话:“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

智慧水利让杭州水生态治理释放新活力 CNN:美国木材企业或将永失中国市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