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上银幕的“莎姐”
《莎姐日记》电影海报
“莎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支优秀的检察团队,是一群检察官。从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莎姐”检察官梅玫当选全国“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到重庆两名“莎姐”检察官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联合主办的“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团,再到“莎姐”两次被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如今重庆市检察系统已有416名“莎姐”检察官及千余名“莎姐”志愿者。
近年来,“莎姐”以一个新闻高频词的姿态,不断进入公众视野,成为重庆市检察工作一张靓丽的名片,在全国形成颇有影响力的全民普法品牌。
如今,他们打造了国内首部以预防青少年犯罪为题材的公益电影《莎姐日记》。5月16日,这部电影正式公映。
真实的力量
2004年,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抢劫案。在庭审的最后陈述阶段,被告人席上的男孩哭着诉说了对父亲的愧疚,字字撞击着办案检察官王莎的内心。庭审结束后,王莎与另几名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女检察官相互交流讨论,她们发现,未成年人失足前的懵懂、失足后的悔恨,以及被处罚后的自卑,不是用简单的就案办案所能解决的。
“办案之外,我们是不是还应该做点什么?”于是,7名检察官自发组成了一个小组,通过线上和线下对青少年展开普法教育。他们统一用“莎姐”这个名字与未成年人和家长们沟通交流、答疑解惑。检察官的行动得到了大渡口区检察院党组的肯定和支持,一个月后,院里正式设立了“莎姐”青少年维权岗。
“重庆大渡口,因义渡而闻名。义渡不仅仅是一种善举,更是一种品质,一种境界,而‘莎姐’正是传承义渡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首映仪式现场,重庆市大渡口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郭诏彬跟观众们聊起了打造国内首部以预防青少年犯罪为题材的公益电影的初衷。
他说,大渡口区检察院是“莎姐”的发祥地。希望这部影片成为宣传“莎姐”、弘扬义渡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张靓丽名片。
据介绍,电影《莎姐日记》由大渡口区委宣传部、大渡口区检察院、重庆歌海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拍摄,由曾荣获全国电影精品工程奖、“五个一”工程奖的导演曹伟执导,影视剧《十七岁的天空》《绝对仲裁》的编剧张明源创作剧本,曾出演《都挺好》《家的n次方》等多部影视作品的青年演员高露扮演女主角梅莎,国家一级演员刘晓娜、青年相声演员武宾、影视演员乔子涵倾情加盟。
电影故事根据“莎姐”法律志愿服务团队真实故事创作:十二年前,一起少女自杀案件深深刺痛了实习检察官梅莎的心,而马小强、白志军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使她深感未成年人救助任重道远。在前辈检察官的悉心帮助下,梅莎历经磨砺,不但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检察官,还成为一名有担当的普法志愿者。与此同时,“莎姐”团队也成为检察院一个自带温暖光芒的象征,在整个重庆预防青少年犯罪及青少年心理疏导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拍摄故事
在当天举行的首映仪式活动现场,在片中有过出场的大渡口区检察院“莎姐办公室”副主任罗文磊,向在场的观众们分享了自己从事的“莎姐”工作,以及本次“触电”的经历感受。
“从事‘莎姐’工作11年,其间办理了很多案子,不少都让我感动不已。”罗文磊介绍,在办案的过程中,他收到了很多涉案未成年人寄给他的信,其中就包括一封来自犯罪嫌疑人小伟(化名)的信。信中讲述了小伟持刀刺伤父亲后,罗文磊在办案的过程中成功将他感化的故事。此次在活动现场,他将信中的内容与大家进行了分享,赢得了阵阵掌声。
在《莎姐日记》中,罗文磊在剧中本色出演“莎姐”检察官,这次拍摄经历让他感慨颇多。“有一场宣誓的戏,主演高露十分认真,在第一次拍摄之后,她发现有些群众演员因为着装有些不太规范,就要求重新拍摄一遍。可见大家都很重视这部影片的质量。”
“很感动,很欣喜。”罗文磊说,当把“莎姐”的日常工作通过电影方式来呈现,这让作为“莎姐”一员的他十分自豪。“我的朋友圈里很多‘莎姐’志愿者都在转发《莎姐日记》上映的事情,大家也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更多人对未成年人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主演外,《莎姐日记》中的很多角色都是由检察官本色出演。
“将真实的工作场景放在镜头前表演。”王莎坦言并不容易,难度甚至远超她的预期。“像我们这种非专业人士,在镜头下多多少少都感觉不自在。但有时为了一个精益求精的镜头,需要不断重复拍摄。”
“莎姐”原型王莎也出演了《莎姐日记》,客串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配角。“术业有专攻,主角肯定要由专业演员饰演,才能保证电影效果。”王莎告诉记者,电影很紧凑地将“莎姐”法律志愿服务团队的日常工作真实地还原下来。90分钟时长的电影,她看完意犹未尽。
“电影中‘莎姐’团队成立,所有检察官举手宣誓的镜头让我印象很深刻。”王莎说,那一瞬间扑面而来的庄严和神圣很打动她。
在一场众多检察官宣誓的戏里,有一段很长的台词需要背诵。在拍摄间隙,专业演员们还在背台词。有些演员为了帮助检察官们记词,就让他们跟着念。“专业演员说一句我们跟一句,可还是有没记住的,最后连场记都来帮忙了。”“莎姐”检察官陈鹏宇说。
大渡口区检察院“莎姐”办公室主任梅玫说:“在现场有时遇到一些法律相关问题,大家也会交流讨论,都希望拍摄好《莎姐日记》这部电影,让更多人通过影片知晓‘莎姐’这个群体并参与到法律志愿服务队伍中,一起传递社会正能量。”
口碑渐成
看完全片后,一些观众还在影院外和海报合影留念。
重庆市三十七中初二学生刘博文在首映现场观看了电影,很受触动。“我之前接触过‘莎姐’,但对这个团队了解不深。”刘博文说,看完电影后,他立刻在网上搜索了许多“莎姐”的故事,对“莎姐”法律志愿服务团队也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莎姐’是一个自带温暖光芒的象征。”刘博文说,“了解得越多,我越觉得,这些叔叔阿姨值得敬佩。”
“勇敢”和“爱”是电影首映礼后,很多观众对“莎姐”最直接的评价。在影片中的诸多情节中,也都有这样的细节描写。比如,当未成年人小白因盗窃面临承担刑责时,“莎姐”辗转数百公里,证实了小白只有15岁;当小马为向社会青年“证明”自己当街抢夺时,“莎姐”远赴新加坡将其父劝返,让迷途少年感受到了父爱的真切;当小女孩面对被强奸而不知所措时,“莎姐”鼓励孩子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和真谛。
表面上看,这三个由大渡口区检察院办理的真实案件改编而成的故事,讲述了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三个主要类型案件——盗窃、抢夺和强奸,但实际上却是,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懵懂”“叛逆”和“抗争”。
看过首映的观众说,这是一部真诚又能引人深思的作品,对于孩子的精神世界,我们了解多少?他们的好奇心,我们又能满足多少呢?
“莎姐”的明天
电影《莎姐日记》在期待中和观众见面,而“莎姐”品牌则会继续不断提升,以进一步彰显“莎姐”价值。
“‘莎姐’工作之所以成功,我认为主要在于实现了三个价值的统一。”大渡口区检察院检察长李荣辰告诉记者:在法律价值层面,“莎姐”使执法办案不再局限于对犯罪的追究和惩罚,而是向前延伸到事前的预防,从源头上阻遏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向后延伸到事后的帮扶、帮教,使涉罪的青少年能改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从而使司法工作形成更为完整的工作链条。在人文价值层面,“莎姐”在执法办案这个相对冷峻严肃的过程中注入了更多关爱、温暖、帮扶等人文情感关怀的内容,有利于减少涉罪未成年人内心深处的被遗弃感,为其回归社会正常生活构筑心理基础。在社会价值层面,“莎姐”唤起了更多的职能部门和社会人士重视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群体,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注、保护以及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中。
法律、社会、人文价值的“三合一”,促成了“莎姐”的成功,也让陪伴了我们15年的“莎姐”,终被搬上银幕。
李荣辰表示,这部摄制于三年前的电影虽不足以全面、完整地反映这些年全市检察机关数百名“莎姐”检察官和近千名“莎姐”志愿者的丰富实践和鲜活案例,制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遗憾,但仍不失为一部值得观看的充满正能量和主旋律色彩的影片。我们也期待着未来有更多的文艺作品反映“莎姐”工作,传递检察声音和检察力量。
事实上,从2004年成立以来,经过10余年发展壮大,当初由7名检察官组成的“莎姐”发展至如今规模——重庆市检察系统有416名“莎姐”检察官和1058名“莎姐”志愿者。“莎姐”是他们共同的“名字”。
“莎姐”青少年维权岗融司法保护、犯罪预防、心理矫治、帮教挽救四位一体,累计为6000余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了法律援助。在此过程中,重庆检察机关在全市范围开展的普法活动达1430余场次,覆盖受众近70万人次。
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检察院检察长贺恒扬登上央视《焦点访谈》特别节目《启航新时代:有恒产者有恒心/护航校园安全》,介绍了重庆“莎姐”团队开展校园普法教育的生动实践和突出成效。这是“莎姐”第二次登上《焦点访谈》。
贺恒扬表示,重庆市检察机关围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莎姐大普法”活动,该市三级检察长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实现全覆盖,切实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提出的“新时代检察官,既做护法卫士,又当普法先锋”的要求落到了实处。重庆市检察机关将继续做大做强“莎姐”工作品牌,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