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

日期:05-23
大数据贵州实体经济

原标题:贵州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

融出广阔新天地打造经济增长极

——贵州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

大数据产业成为贵州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贵州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打好“数字经济”攻坚战为抓手,加快大数据和实体经济融合,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近日,记者走进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的硫化车间,看到硫化机的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着当天的工作任务及配料、配方。“这些数据都是接到订单后,系统自动生成。”公司董事长黄舸舸说,以前接到订单后,要排计划、算数据、定材料,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才能生产。“曾经有一次因为不能及时向客户提供所需产品指标数据,丢掉了600万元订单。”

“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了数据仓库和数据分析决策平台,初步实现了全局产能利用率管理,生产效率明显提升。”黄舸舸告诉记者,通过“大数据+”,生产效率可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10%以上,单位能耗降低10%以上。

大数据的背后,是更高的产能、更有效的劳动,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018年,全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指数36.9,比2017年提升3.1。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44.5,比2017年提升1.2,位居全国第三梯队前列。

5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镇的贵州飞龙雨绿色实业有限公司采访,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伍锋指着大数据监控大屏幕说:“客户下单情况、送水员位置都能在线动态监测。”

伍锋介绍,以前客户用水需要电话联系,由公司派出送水员,花费时间长而且会产生误差。后来,公司利用大数据搭建起电商平台,打破了信息壁垒,打通服务客户的“最后一公里”,解决了这个痛点,现在通过电商平台线上交易,能快速准确送水,极大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我们还通过电商平台,推出‘满意宝’、飞速达等活动,对客户不满意的、在规定时间没有送达的给予免单服务,增强客户满意度。”伍锋说,大数据给公司带来立竿见影的成效,让客户享受到更优质服务。

截至目前,平台注册用户数超过30万人,订水客户超过6万人。公司销售实现黔西南州全覆盖,市场扩展至相邻的西林、隆林、罗平、师宗、曲靖等地,配送网点1200多个。仅去年就通过平台销售600多万桶桶装水,成交金额5000余万元。

以大数据为驱动,以信息化为推力,2018年2月,《贵州省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打好“数字经济”攻坚战方案》出台,全面部署贵州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万企融合”大行动不仅是贵州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左膀右臂”,更是推动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得力干将”。

截至2018年底,“万企融合”已在全省建设标杆项目104个、示范项目1050个,带动1625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融合。

大数据的生命力在于融合,企业是主体,而真正的融合,是让大数据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新引擎。

这其中,各级政府部门不仅要坚持以企业为主导推动融合,还要针对企业融合需求,优化政策、资金、要素等资源配置。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企业“乘云而上”,不断夯实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2018年,为推动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我省积极探索实施“云使用券”助推“企业上云”工作。

贵州恒和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云使用券”对于构建公司信息化体系作用十分明显,降低了企业购买云服务的门槛,让企业能在一个平台了解更多类型的云服务。企业通过将研发、生产、销售、供应链等企业管理各环节上云,能够迅速、高效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同时,企业在购买云服务的时候还能通过“云使用券”享受到了云服务费的减免,真正降低了采购成本。

2018年,依托“云使用券”,全省引导10124户企业上云。全省企业云平台应用率37.7%,其中工业企业云平台应用比例38.4%,达到全国中上水平。上云企业融合指数48.8,比全省整体水平(36.9)高11.9,引领示范效应十分显著。企业上云已经成为我省大数据融合应用的重要路径。(记者曾帅余昌旭)

精美版面呈现 新京报推出X·15消费者权益保护特刊 哈牡电气化铁路沿线8座人行天桥完成架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