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观众尊严给文物尊严给“故宫猫”尊严

日期:05-23
世界之最故宫博物馆

原标题:给观众尊严给文物尊严给“故宫猫”尊严

给观众尊严给文物尊严给“故宫猫”尊严

全场笑声掌声不断,观众都被单霁翔院长的“段子”逗乐了。

给观众尊严给文物尊严给“故宫猫”尊严

给观众尊严给文物尊严给“故宫猫”尊严

故宫(资料图)新华社发“我们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美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我们没有食言”“保护文物就是让文物‘活’起来,而不是锁在库房里”“故宫里的猫也有尊严,有了它们故宫里才没有一只老鼠,它们同样是保卫故宫的力量”……受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邀请,被称作故宫最大“流量担当”的故宫学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昨天下午到广州开讲。2.5小时的演讲中,他金句连连,让现场掌声与笑声齐飞,几乎几分钟就会出现一个“笑点”。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张姝泓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苏韵桦

文物“活”起来:

把家底文物都“秀”出来

单霁翔回忆,2015年,故宫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让他十分感慨,那时,观众排了100多米的长队,展览开到了后半夜,工作人员向连夜参观的游客免费发放了水和方便面,最后一批观众直到凌晨4点多才走出故宫博物院。这让他有个强烈的感受,要多办好展览!

于是,单霁翔打开了一座座城楼,推开了一扇扇宫门。他感叹,当文物得不到保护时,是蓬头垢面没有尊严的。要让文物有尊严,就要好好保护。他下定决心,2020年前要让故宫收藏的186万件文物都光彩照人。他说,这是同事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故宫博物院开放参观94年来,一共经历了7任院长。单霁翔形容,这是一个高风险的岗位,可以说是“一失就万无”。“过去,我们以为展出的文物越少,开放区域越小就越安全,其实不然,我们发现还会出事。我们要让大家知道,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义务,大家共同保护,文物才能安全。”

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单霁翔选择开放了故宫越来越多的区域。他举例,在延禧宫,当年乾隆要建设水族馆,却不想成为北京最老的“烂尾楼”。于是,单霁翔决心将这里建成外国文物馆。如今,每位外宾到场都会送来一些外国文物。去年,故宫还开始开放库房,有个156米长的大库房南库房,修好建成后成为故宫博物院家具馆。这里的家具不是紫檀就是黄花梨,以前一放几十年得不到养护和参观,看着很委屈,现在拿出来展示光彩照人。此外,角楼有了现代化建筑展览,100多年没演戏的畅音阁能看戏了,最年轻的宝蕴楼也在100周年纪念日开放。

当然,就算开放再多的区域、举办再多的展览,到故宫博物院参观的观众,是全球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故宫还靠互联网技术,让全世界通过网站了解故宫文化。“我们开始举办网上展览,180多万件文物全部公布了,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文物信息,看文物展览。”

不仅如此,文创产品也成为故宫“新活力”的代表。为什么每次故宫能够出一件产品就火一件?单霁翔坦言,开发文创产品,关键是要研究人们不断变化的生活,要有实用性、趣味,此外,还要找到传统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将两者连接起来。正是这样,才有了成为国礼的宫廷紫砂五福五代堂,以及故宫神骏水果叉、宫门包、衣服夹子等。

“管理革命”进行时:

观众体验最重要

一直以来,单霁翔喜欢把自己称作是故宫的“守门人”,而不是“掌门人”。在故宫博物院任院长期间,单霁翔做了很多创新和改革,在他的任期内,故宫博物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6年,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火了,也让古老的故宫变得让人更加亲近。自此,故宫口红、故宫美食、故宫夜游、故宫猫等,不断刷新大家对博物馆固有的沉闷印象,而他也被公众和媒体亲切地称为“网红院长”。

如今,在故宫学院院长的新岗位上,单霁翔探讨了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他说,7年多前,刚刚上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时,走在故宫,他最大的感触就是,虽然地方大,但很多地方不开放;虽然藏品多,但缺少文物藏品;虽然观众多,但旅游体验并不好,观众没有真正感受到这座世界级博物馆应有的魅力。

他坦言,作为一座有着很多“世界之最”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里70%的地方都竖着“观众止步”的牌子,99%的文物睡在库房,这导致很多人以为故宫的文物主要是建筑群。“‘世界之最’真的最重要吗?”他扪心自问,而他的选择是,让观众有获得感比“世界之最”更重要。当他看到人们沿着故宫的中轴线,跟着导游的小旗匆匆忙忙往前走,没有一个人能享受一个有尊严的旅程。从此,以后“要给观众尊严”成了他永远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此外,他们研发出最适合于故宫的观众休息座椅,按男女洗手间比例1:2.6的科学比例整改洗手间,禁止机动车驶入,制作500多块标识牌,实名网络购票制,将故宫每日的人流量控制在8万,引进冷光源不发热LED灯……他尽自己最大努力,给游客提供了最舒适的游览方式。

为故宫“降火”:

上限每天8万人实现“旺季不挤,淡季不淡”

从2002年到2012年,故宫博物院接待的游客连年上升,自2009年破千万后,2012年达到1534万人次。此时,正值单霁翔刚上任不久,他必须判断,是要让观众继续增长下去,还是放缓增长速度,实现观众数量和保护建筑的平衡。单霁翔选择了后者。

“我们一天接待4万观众很轻松,8万勉强还可以,18万人的时候接待接近饱和,午门广场外就全是人了,神武门内基本就看不到地面了。”于是,故宫将每天接待的观众上限设置为8万名。“限流的意义是保护大家的权益,保护文物的安全。”单霁翔说,随后他们引导旅游团在淡季来故宫,还设立各种免费日,并提升淡季的展览质量。从2016年开始,故宫观众数量开始平衡,尤其是今年年初淡季举行的“紫禁城过大年”活动,终于实现了“旺季不挤,淡季不淡”的新平衡。此外,故宫开始试行全网购票。2016年的预约购票占41%,2017年占70%以上。2017年10月,故宫关闭所有的现场售票窗口。

为故宫修文物:

吸引年轻人为故宫修文物

从故宫大高玄殿修缮、永寿宫修缮、长春宫修缮到乾隆花园修缮,谈及文物修缮,单霁翔坦言当中有许许多多繁杂却细致的修复工作。单霁翔说,他的前任院长郑欣淼上任第一件事是启动故宫整体维修保护工程,计划用18年的时间把故宫的古建筑进行维修保护。第一个修的是武英殿,修缮后成了陶瓷馆;西部最大的宫殿慈宁宫,修缮后成了如今的雕塑馆。1963年6月一把大火烧掉的建福宫花园,复建后成了如今的故宫学院等。

此外,故宫还建立了“故宫文物医院”,配备了200名文物医生。他以修复唐卡为例介绍,以前不敢修,现在用现代技术清楚地看到了唐卡细微的纹路,包括上面缝着的小珍珠是如何串联的。他坦言,就如同3年前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所展现的,虽然这些工作并不被大众所看到,但故宫的工匠师傅们却是兢兢业业,问心无愧的,他们要为未来保护今天。

让单霁翔欣慰的是,他们的付出也受到了认可。《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打动了很多年轻人,最近一次故宫博物院考试,1.7万人报名参加,年轻人都踊跃报名,希望到故宫修文物。而因为纪录片火了的钟表师傅王津,前段时间也在美国获得了一项电影大奖。“为什么王师傅什么都没演,就得到了多少明星想要的奖项?说明大家对工匠精神还是认可的,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单霁翔说,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珍贵文物藏品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故宫珍品文物数量呈现“倒金字塔型”,可以说,故宫几乎每一件文物都是珍贵文物。长期以来,大家是不知道故宫有多少件文物。但7年前,他到故宫来的第一天,就知道故宫有多少件文物,因为我的前任院长郑欣淼花了7年时间,把故宫文物一件一件编目,2014年-2016年,他们又进行了文物再清理,到去年,我们收藏的文物共186269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占了93.2%。

为故宫装上“保护网”:

禁烟从自己人“开刀”

紫禁城是明代永乐皇帝在1420年建成的,到2020年刚好600年。“我们希望把壮美的紫禁城交给下一个600年”,这是单霁翔对自己的诺言,也是他对故宫许下的诺言。

火,向来是故宫保护中最怕的。要加强防火力量,除了组建大兴消防队、消防机器人、开展消防演习等,单霁翔决定全面禁烟。2013年,单霁翔要求“故宫禁烟,从员工做起”,他说,故宫1500名员工大约有400名“烟民”,从前禁烟总是不成功。单霁翔选择在“平安故宫”动员大会上跟员工们喊话:“我们自己能不能也不抽烟了?”当时会上没有人反驳。于是,单霁翔当即向全国媒体“公告”,说“故宫员工有志气,从此不再抽烟”。就这样,故宫把“抽烟室”搬到了宫门之外。“后来,还有员工亲戚发感谢信给我,说感谢院长这个政策让家人成功戒烟了。”单霁翔幽默的语言再次引起全场笑声。

经过3年“艰苦卓绝”的整治,单霁翔可谓连一根杂草也不放过。他说,杂草长在建筑屋顶上,扎根会影响建筑结构,带来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完成后,故宫1200栋建筑没有一根杂草。“干干净净的,文物才能不受伤害。”

除此之外,单霁翔说,故宫有200多只野猫,每天很多人送猫粮。他感叹,事实上,故宫的猫工作很辛苦,晚上员工下班后,就轮到“猫员工”上岗了,如今,偌大的故宫没有一只老鼠,这些“猫员工”功不可没,它们也是保卫故宫的力量。

南粤古驿道第三届文创赛启动 第十届省大运会定向运动赛开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