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空车都超载?“轻货”不轻的背后问题多多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来关注一种城市里会见到的货车——蓝牌轻货,就是挂蓝色牌照的轻型货车。和悬挂黄牌的中重型货车相比,我国一些城市市区对蓝牌轻货不限行,今年1月1号开始,交通部门也取消了蓝牌轻货的货运从业资格证和车辆营运证,司机只要有小型轿车驾照就可以驾驶。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轻型货车销售量将近四十万台,今年第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0%以上。但是,轻货轻货,就是车相对轻,拉的货肯定也不能太重,但是,买货车的人一般都想多拉货挣钱,这样,就有人暗地里想出了办法,生产出了能多拉货的轻型货车,买的人也挺多,可是,随后的麻烦,也很多。
买车跑运输上路很“闹心”
今年38岁的李文雄老家在陕北,今年年初,他到了西安,在朋友建议下,买了台货车开始跑运输,可跑了一段时间后李文雄才发现,自己干的是件闹心事。
跑运输原本是件正经事,怎么成了做贼呢,李文雄说,问题出在这台货车的重量上。他买的是轻型货车,这种车型车厢长度必须限定在4.2米以内,可以悬挂和普通轿车一样的蓝牌,所以业内又把这种车叫做4.2米蓝牌轻型。按规定,轻型载货汽车除了限定长度,还限定总质量也就是车货总重,最多不能超过4.5吨,具体到李文雄的这款货车,车门和行驶证上都标注着总质量4495公斤,也就是说,这款车装上货物后,车货总重不能超过4.495吨。但李文雄说,这标注完全是个幌子。
货车车主李文雄这个车自重,实打实地自重4.2吨,车货总限重是4.495吨,减去4.2吨,只能拉三百公斤。这车驾驶室核载三个人,坐上两个人的话,不好意思,可能货都不要拉了。
标注自重2.565吨实际4.32吨
不过记者注意到,李文雄车辆的铭牌和行驶证都显示,这台货车的整备质量,也就是自重是2.565吨,怎么李文雄说实际自重4吨多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李文雄开着空车,随机找了一处磅站。
确实,称重显示,货车空车实际自重达到了4.32吨,并且这次称重还只是在油箱半满的状况下。李文雄说,上路跑运输时,油箱装满是七十公斤,水箱两百公斤,这样算下来,即使一公斤货物不拉,就已经超载。遇到这一窘境的不只是李文雄,这是西安市的另一位车主王向东,这是王向东2018年年底购买的蓝牌轻型货车,四川南骏汽车集团出产,货车车门和行驶证上标注的车货最高总限重都是4.495吨,实际呢?
这台货车合格证和行驶证上标注的自重都是2.72吨,然而实际自重却达到了5.8吨,同样是标注和真实状况不符。按照轻型货车吨位限值,哪怕把油箱、水箱全部卸掉,也是超载。
采访期间,记者正赶上王向东又购买了一台新的蓝牌轻型货车,就是眼前的这一款陕西当地企业生产的德轩X9自卸车,合格证显示,车辆自重2600公斤,但实际重量也远不止于此。
既然车辆自身载重有问题,那么车主们为什么还要购买这样的车辆呢?
图一时之利车企车主愿打愿挨
车小、灵活自由、进城方便、适合城配、费用低,这一堆优点让轻型货车受欢迎,但也让一些人图一时之利,动起了歪脑筋。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种轻型货车原本的定位是运送日用百货、家电等轻量化货物,所以规定自重较低。但为了抢占运输市场,眼下部分汽车制造企业在实际生产中违背公告,通过加重车辆,提高车辆载重能力,以便多拉货。
除了生产制造,车辆注册、登记环节,相关法规对机动车技术参数也有着明确要求,公安部门2012年修改发布的机动车登记规定明确指出,机动车的有关技术数据与公告数据不符的;不予办理注册登记。然而这些标注自重和实际自重不符的车辆,车主又是如何办理注册登记和上车牌的呢。
按照车主的说法,其实在买车的时候双方都是心照不宣,车主掏钱,销售人员负责上牌。以王向东来说,在购买这台德轩X9自卸车轻型货车时,除了正常车款外,还交了2500元作为上牌费用。
不仅是这家销售公司,记者在西安最大的轻型货车销售市场随机采访,所接触的销售人员都对上牌给出了承诺。
上线检测日期有“讲究”周六才行
为什么是星期六上线检测呢,销售人员并没有透露。事情真如他们所说么,记者决定跟随王向东实地调查。取回新车后十天左右,销售人员打来电话,要求王向东4月27号上线检测,并表示已经把所有材料交给了中介人员,协调好了关系。果然,这天是星期六。第二天一大早,王向东来到了销售人员指定的检测站,陕西永智机动车检测站,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队,都是和王向东车辆类似的蓝牌轻型,王向东打通了中介人员的电话。
过了一会,中介人员又打来电话,王向东把车开进了检测站院内,一名穿着工作服的男子迎了上来。
在确认过车主名字和车架号基本信息后,这名男子把一份材料留下后就离开了,打开材料,记者和王向东都吃了一惊,原来,这是一份早已填好的检验单,整备质量也就是自重一栏,填写的是2600公斤,日期是4月26号,比检测日期早了一天。按规定,机动车要注册登记,就必须经过车辆检验,载货汽车的整备质量也就是自重,属于必检项目。然而,在陕西永智机动车检测站,根本没有任何检验,王向东就拿到了检验合格记录单,并且还是一份早产的合格单。
初检过后还有复检,4月29号,记者和王向东再一次来到了检测站。
初次查验造假复检不查验重量
初次查验造假,复检又不查验重量,就这样,货车顺利通过了所谓的检测,拿到了车牌和行驶证。按规定,对检测机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通过远程审核、现场抽查、档案复核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一位曾经在陕西某检测站负责技术工作的知情人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检测机构周六日本应休息,选择这样的时间段为问题车辆上牌,实际是监管部门和检测机构达成的默契。
多环节出问题问题车上路就被查
生产环节监管缺失,货车车主和销售人员心照不宣,检测机构公然作弊,让这些问题车辆行驶上了公路。然而,先天就存在的空车超重问题,让这些车辆时刻面临着处罚,就在采访期间,王向东原来购买的这台轻型汽车,就因为超载被交警查获。
原来,王向东的这台货车,按规定只能拉1.58吨货物,但交警查获时他的车拉了将近14吨货物,严重超载。
交了罚款,王向东驾驶着这台空车就超载的货车继续上路,对他来说,只能通过继续多拉快跑才能弥补损失。超载、处罚、再超载,货主们每天就处于这种恶性循环当中,对车辆自身和道路安全,也构成了巨大威胁。
安全无小事“轻货”必须轻
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像刚才我们说到这些实际重量高于公告重量,违规生产和上牌的车辆,业内人士称为“大吨小标”,部分车企将轻货具有超载能力作为卖点,出厂之前就已经超过了吨位限值,这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并由此滋生了伪造数据、违规上牌灰色利益链。对载货汽车,从生产制造、登记注册到上路运输各环节,国家都有着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和标准,其首要目的就是要保障安全,保障车辆的安全,保障行人的安全,保障你我的安全。然而,在利益面前,安全被抛到了脑后,监管成了摆设,制度成了空文。要想改变这一扭曲局面,就必须各部门联动,特别是从生产和登记注册环节发力,建立追溯和倒查机制,严格监管,严肃追责,创造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让“轻货”真的轻装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