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任正非开口了,网上“瞎喊口号”的人士能不能淡定些?
摘要:真正的爱国者、奋斗者,是胸怀这种真自信之人。他们会争做“实干家”,而不是陶醉于当一名“键盘党”。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21日上午接受媒体群访,回应诸多热点问题。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刷屏”时,特别摘了这么一些话:
“目前对华为有两种情绪,一种是鲜明的爱国主义支持华为,一种是认为华为绑架了全社会的爱国情绪。”
“如果认为不买华为就是不爱国,那我们孩子就是不爱国,因为他们也用苹果产品……”
“我们制止他们瞎喊口号,不要煽动民族情绪。”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华为屡遭美方打压,正处于风口浪尖。一段时间以来的舆论场,多多少少把华为视作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的一个标志,甚至一面旗帜,寄厚望于其身,也难免借之进行激烈的情绪表达。
表达情绪,甚至适度宣泄情绪,都是人之常情。表明态度,表达信念和意志,对风波中的企业命运深表关切,借以表达拳拳的爱国之心,这不仅无可非议,而且是理所当然的。但凡事皆有个度,只怕过犹不及,特殊时刻更是如此。
如今舆论场上,有坚定而理性的观点,但俯拾即是的,也有“坚定而不理性”的声音,包括任正非所言的“瞎喊口号”。此前还有更离奇的,如连续曝出的数个地方企业打着“倡导国货”“声援华为”的旗号,出台新规对使用苹果手机的员工实施“制裁”,既有“100%罚款”这样的“经济制裁”,也有“失去晋升机会、取消相应补贴”这样的“政治制裁”。
那些被刻意夸张以渲染情绪的标语、图文,亦在网上屡见不鲜,以至于企业家本人终于也看不下去,需要发声来这么一番劝解——其实,在当下真正需要华为全力应对的问题里,“喊口号”这类事,本应是排不上号的。
“不要这么狭隘地认为爱华为就爱华为手机,我们家人现在还在用苹果手机,苹果的生态很好,家人出国我还送他们苹果电脑。”正如有媒体已经指出的,任正非说的其实是正常不过的常识——只是在舆论场中显得有些稀缺和落寞。
“爱国”和“爱华为”和“爱华为手机”是各自独立的命题,从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直接必然推导出另一个,这是基本的逻辑常识;尊重市场选择,尊重全球合作的大势,尊重正常的市场竞争,这是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之道,也是一个常识。靠常识说话,照常识——而不是简单的情绪——来作出判断和选择,会更容易解决问题、更可能趋向成功。
还有几条不难理解的逻辑或者常识。其一,“态度”同“情绪”是两码事,坚定的态度大有必要,但一味诉诸情绪则大可不必。很多时候,非理性的情绪非但不能表明态度(尽管看上去似乎像那么回事),反而会带来副作用甚至反作用。
坚定支持民族企业的发展,坚定捍卫合法的经营权利和公平竞争秩序,是应有的态度;希望企业以自主创新挺过难关,也是对的——包括华为在内的众多企业,也正在努力做着。
但也有声音说,华为这些已经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的企业,可以“完全国产化”,对外关起门来更有助于“扬我国威”云云,便是情绪宣泄。真的遵照此道,不仅于个案无益,更将背离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国家大势,是要误大事的。
其二,“爱国情绪”和“爱国情怀”也是两码事,前者多付诸口头宣泄和感官刺激,后者则是深植于内心、付诸于行动的。
网络上随处可见的那些“不转不是中国人”,和现实中并非偶发的“用洋手机就罚钱”,本质上都是“爱国情绪”,与“情怀”并不等同;还有的,甚至是打着爱国的旗号服务一己之私,更是对“爱国”莫大的误读,甚至亵渎。
习近平总书记早就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无论对于个人、企业还是国家来说,“做好自己的事”,是持续向前的最重要动力,也是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不二法门。把事“做好”,需要意志坚定、头脑清醒,既不畏艰难,也富于理性。这是一种真正的自信。
而真正的爱国者、奋斗者,是胸怀这种真自信之人。他们会争做“实干家”,而不是陶醉于当一名“键盘党”。
栏目主编:朱珉迕文字编辑:朱珉迕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