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欧首次在民航领域签署协定为国产大飞机走出国门铺路
民航专家认为,中欧签署民航领域协议,为C919、ARJ21和MA700等新型国产飞机进入中东欧等潜在目标市场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技术准入环境。
去年12月28日,上海,国产C919大型客机103架机在浦东机场第四跑道首飞成功。图/视觉中国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5月20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与欧盟方面代表在布鲁塞尔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欧洲联盟民用航空安全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欧洲联盟关于航班若干方面的协定》。前者确立了中国与欧盟在适航和环保审定、飞行运行、空管服务、人员执照与培训等民航安全领域进行广泛合作的法律框架。
中国民航局称,这是中国与欧盟首次在民航领域签署协定,是双方民航领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将进一步促进中欧在民航各领域的合作,丰富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特别是适航和环保审定附件的签署,给中欧双方航空产品的适航审定合作创造了条件,为双方航空产品的交流提供了广阔途径,也为双方工业企业在航空产品设计制造领域开展合作提供了良好环境。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表示,“合作”是两大协定的签署所传递出的第一个信息,“两个协定涉及适航和环保审定、飞行运行、空管服务等诸多方面,专业性很强,从侧面反映出当前中欧合作广度和深度,也凸显了中欧合作互利共赢的特征。”
民航专家綦琦分析认为,中欧签署民航领域协议为中欧航空产业相关安全及适航标准对接互认创造了合作基础,也为后续深入的技术谈判创造了先决条件。同时,也为C919、ARJ21和MA700等新型国产飞机进入中东欧等潜在目标市场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技术准入环境。
綦琦表示,如果C919和MA700的CCAR和EASA适航取证技术标准可以同步甚至互认,可以极大缩短国产大型飞机进入海外市场的时间周期,极具战略价值,“当然,我们也要关注协议的双向性,以ATR42-600、A220等为代表的,很多原产自欧洲的民航客机也有进入中国市场取证的需求。”綦琦认为,中欧在民航安全适航领域的共赢合作,必将促进中欧在以航空制造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深度合作。
新京报记者吴婷婷编辑张畅校对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