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基层减负通知:报上级的综合报告不超5000字

日期:05-21
减负社区全市性会议

原标题:力戒以“属地管理”之名向社区甩锅加压

2019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北京市委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要求整治文山会海,确保2019年发至县团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确定每周一为“无会日”,每年设定“无会周”,其间原则上不召开全市性会议,在城市副中心召开的全市性会议原则上均采用视频会议形式,力戒向社区甩锅、加压,2019年市、区两级部门要求社区填报的表格事项均精简80%以上,全市性考核原则上不得向下延伸到街道(乡镇)、社区(村)等。

精简文件

原则上政策性文件不超10页

报上级的综合报告不超5000字

通知提到,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要拿出有效管用的措施,切实为基层减负。《通知》要求,大幅精简文件会议。确保2019年发至县团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严格执行中央及本市关于精简文件会议的规定。对没有实质内容、照搬照抄上级文件,或者上级文件政策措施具体、具备直接执行条件的,坚决不予发文。

减少文件方面,要求突出发文实效。坚决压缩文件篇幅,原则上政策性文件不超过10页,呈报上级的综合报告不超过5000字,专项报告不超过3000字。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文件,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工作方案,除有明确规定外,不再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实施细则。文件涉及重点任务的同步明确责任单位,一般不再单独印发分工方案。依托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推进无纸化办公,减轻基层文件流转负担。

精简会议

在副中心召开的全市性会议

原则上用视频形式

精简会议方面,确定每周一为“无会日”,每年设定“无会周”,其间原则上不召开全市性会议。市级部门召开的本系统全市性会议每年不超过一次。制定年度会议计划,未列入计划的原则上不再安排,从源头上减少会议数量。凡以文件形式已部署工作的可不再召开会议,凡能以文件形式签批的事项不提请会议研究。提倡合并开会、套开会议,已确定召开时间的会议原则上不作临时调整。文件不成熟不上会、程序有问题不上会,坚决防止同一事项议而不决、反复开会。除中央有具体要求,不搞传达不过夜。

通知对会议的规格做出细致规定,年度全市性会议控制在一小时左右,领导讲话不超过30分钟;工作汇报每人不超过10分钟,交流发言一般不超过3人,每人不超过5分钟。议事协调机构会议一般不超过一小时,市级部门召开的本系统全市性会议会期不超过一天,集中开会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200人,一般不作新闻报道。未经批准不得要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部门一把手参会,不邀请非主管负责同志陪会。市级会议原则上只开到区(部门)一级,经批准开到街道(乡镇)的会议,区(部门)不再层层开会。能开视频会的不集中开会,在城市副中心召开的全市性会议原则上均采用视频会议形式,让基层少跑路。

精简填表

力戒向社区甩锅加压

社区填表精简八成以上

为基层肩负是这项通知的重点,通知明确要求切实为社区减负,力戒向社区甩锅加压。防止以“属地管理”名义将部门的工作责任压到社区。优化整合市、区两级部门延伸到社区的各类系统平台,加强社区居民公共服务基础数据联通共享,逐步实现社区层面一个平台,部门各取所需。

填表太多,成为一段时间以来基层的集中槽点,通知要求大力精简社区表格。建立全市社区填报表格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制度,严格实行清单式管理,2019年市、区两级部门要求社区填报的表格事项均精简80%以上。严格控制填报频次,以月报、季报、年报为主,原则上取消周报。规范社区开具证明事项,明确盖章证明事项清单。

精简考核

全市性考核原则上不得向下

延伸到街道(乡镇)、社区(村)

通知要求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力戒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严格执行中央及本市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规定,认真落实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制度,未经批准不得开展。督查检查要轻车简从、务求实效,减少年底扎堆开展。严格确定考核对象范围,全市性考核原则上不得向下延伸到街道(乡镇)、社区(村)。考核方案要简洁明了,牵头部门要倾听基层意见优化改进,压减被考核单位提交材料数量。

通知要求纠正重痕迹轻实绩的问题。减少痕迹管理,不得简单将有没有领导批示、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等作为工作是否落实的标准,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来代替对实际工作的评价。支持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自然留痕,避免“人为留痕”“事后留痕”。

文/本报记者李泽伟

马上就访

社区普遍“一人多职”分外任务也要承担

某社区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在社区层面,人手不够、一人多职的情况十分突出。“我们社区共有15名在岗人员,每个人都兼着2至3人的工作量。比如党建、民政、综治等科室,我们俗称‘大口儿’,在街道每个科室都有好几个科员负责相应工作,但是到了社区,只有一个人对接了,任务量非常繁重。”

该社区负责人说,有时候遇到大事、急活儿,必须调动整个社区的全部力量来完成这件工作。“比如前段时间开展的经济普查工作,需要跑遍辖区内的所有门店、商户,逐一入户走访,登记经济指标。平时我们社区只有一个人负责统计工作,面对这份高强度的工作,只好把所有在岗人员都调动起来,全部上门普查。”

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社区人员还要承担职责清单以外的任务。“比如管理小商贩,我觉得这就不是我们该管的事,毕竟社区没有执法权。但是如有居民投诉举报无照经营问题,我们也得派人去解决。此外还有夜查安全隐患,压力也很大。社区人员白天上班、晚上夜查,工作状态几乎成了连轴转。”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现如今,最令社区工作人员头疼的是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处置。某社区负责人表示,目前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的问题,全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压到社区。“为了保证响应率、解决率、满意度,社区人员必须去尽力、尽快解决。实际上,对于居民的合理诉求,我们理应及时解决。但有些明显属于基层无法解决的,我们就感到很难办。”

上述社区负责人举例说,有居民给12345打电话,反映小区停车困难,希望增加停车位数量。“作为社区,我们没办法协调停车用地,只能上报给规划部门。但如果没有按时解决问题,我们就要被扣分,颇感无奈。”

另外,曾有居民反映家里下水道中发现了老鼠,要求工作人员上门抓耗子。“我们是老旧小区,没有物业,这件事又派到社区了。对于这种不合理诉求,我们也没办法,为了提高解决率,不得不上门。类似的事情经历多了,社区人员有时会感到基层负担让人无可奈何。”文/本报记者王斌

部门案例

市城市管理委:减少明查次数精简发文数量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督考处主要负责本市城市管理、城乡环境建设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据督考处处长陈瑞介绍,今年对考核方式进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基层工作负担。

陈瑞说,过去采取“两暗一明”的检查方式,即在一个季度里,前两个月为暗查,最后一个月开展明查。这样算下来,一年要开展四次明查。自2019年开始,明查次数减少为一年两次,削减了一半。

“明查由四次减少为两次后,既减少了区级领导干部陪同次数,节省出更多时间处理本职工作,也减少了会议材料的打印数量。”随着明查次数的减少,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与各区的反馈交流由每季度一次变为每半年一次。

为减少发文数量,市城市管理委还对首都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进行了改革。“该调查每季度定期开展。过去,我们对城市和农村分开进行调查。设计两份问卷、向各区发两份通报文件。像朝阳、海淀等既有城市又有农村的区,每次都会收到双份文件。自2019年开始,我们整合发文,每个季度只形成一份公众满意度调查意见。”陈瑞说。

此外,市城市管理委每年底对各区开展环境建设管理考核。2018年全年达到或超过100条环境建设工作短信息和10条专刊信息给区里记满分,不足将扣减相应分数。但是,在2019年的考核中,将这项考核指标删除。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市城管委考核细则对报送类、文字类考核指标进行精简,更加突出对工作过程、工作效果的考核。比如,新增僵尸车治理、黑车治理、跨区道路维护管理、共享自行车停放秩序治理、私装地锁占车位治理等事项。

文/本报记者王斌

市委组织部:市级政策下级不再制定实施细则

今年以来,北京市委组织部制定落实《关于全市组织部门带头克服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开展28项报表的规范清理工作,将8项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整合为3项,需传达部署到基层的会议,原则上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规范报表数据报送方面,合并报送对象、内容、时间节点相近的报表,取消依据不充分、重复填报、协助填报的报表,目前正在开展28项报表的规范清理工作。各区党委组织部门未经区委审批,不得要求乡镇(街道)、村(社区)填报报表。

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方面,全面开展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专项清理,将8项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整合为3项。原则上每年只开展一次组织工作重点任务联合督查。

精简会议活动文件方面,范围相似、内容相关、时间相近的工作会议原则上合并召开。需传达部署到基层的会议,原则上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避免层层开会问题。严控发文数量,能不发文的坚决不发,充分利用组工动态、组工通讯等指导基层工作。市级文件政策规定已明确具体的,不再要求各级制定贯彻落实意见或实施细则。

文/本报记者李泽伟

责任编辑:余鹏飞

首都科创发展总指数年均增长7.26分 广东将进一步降低民企用电用地成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