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制造业吸引外资规模大增并非偶然
今日社评
本报评论员樊大彧
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的不断增长,体现了全球资本对中国善意的积极回应,体现了外界对中国应对冲击能力的信任,体现了外界对中国制造业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行稳致远的信心。
第十一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5月18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开幕,包括97家境外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代表参展参会。中美贸易摩擦一年多来,中国吸引外资稳定增长,中西部地区成为吸引外资的“新磁场”。美国高通公司、欧喜集团,英国捷豹路虎,法国施耐德电气等跨国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参与到中国高质量发展中。
中国对外资更具吸引力,不仅有一些跨国企业负责人的表态可资佐证,而且是有详实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撑的客观实际。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在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4%,其中制造业吸引外资同比增长11.4%。中国制造业吸引外资规模同比大增,且远远领先于整体增长。这样的客观现实恐怕要令某些人失望了,因为某些国家持续制造贸易摩擦具有多重目的,其中之一便是在打击中国制造业。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3%,但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了0.1个百分点至6.3%。中国能够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被上调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仍然保持着对全球资本的强大吸引力。在当前全球经济趋弱态势下,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投资在进一步提速,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今年第一季度,美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更是暴增了65.6%。
近年全球投资放缓,中国制造业对外资却愈加具有吸引力,这并非偶然。首先,内需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而在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面前,外界强加给我们的关税壁垒,正在促成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对全球资本的虹吸效应。
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跨过9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而去年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6.2%。中国已是很多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单一市场。如果有人刻意制造贸易壁垒,人为大幅提高跨国企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这些企业一定会选择把更多的新产品产能和更多最先进的技术带入中国,就地组织生产,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并赚取利润。正是这种虹吸效应,让一些美国制造业巨头近期对中国加大了投资力度,加快了投资速度。
全球投资疲弱而中国制造业却更具吸引力,这是中国市场准入不断放宽、开放度不断扩大、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结果。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保护主义抬头,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创下新高,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也是强势回归,这表明中国当前吸引外资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且逐渐增强。
任何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道路上设置拦路虎、绊脚石的企图,都是不会得逞的。2018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到418万人,居世界第一,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次数稳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8.5%。中国制造业有从世界工厂迈向世界级创新平台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再上层楼的决心,有以自身发展造福世界的能力!
拥有完备产业体系、强大科技创新能力、最具潜力消费市场的中国,愿意为全球跨国资本搭起共同发展繁荣的桥梁,愿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所有在华运营企业提供一个长期稳定向好的市场。而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的不断增长,也体现了全球资本对中国善意的积极回应,体现了外界对中国应对冲击能力的信任,体现了外界对中国制造业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行稳致远的信心。
责任编辑:余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