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街的前世今生——沙头角中英街观“潮”

日期:05-19
中英街沙头角前世今生

原标题:一条街的前世今生——沙头角中英街观“潮”

新华社深圳5月19日电题:一条街的前世今生——沙头角中英街观“潮”

新华社记者徐金鹏陈宇轩王晓丹

在深圳与香港相连的陆路边境,一条经历过喧嚣繁华又陷入沉寂的老街,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热潮中再度起航,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中英街,这个曾经的“勘界线”、曾经的“购物天堂”,在时代的大潮中几度兴衰起伏,见证着民族百年命运,见证着波澜壮阔对外开放历程。

“一街两制”:成就“购物天堂”

从深圳市盐田区的沙头角进入中英街街口,一家香港店铺门口立着印有“中英街”字样的黑白路牌,路牌下的方形界碑边缘已被磨平棱角,依稀可以认出“中英地界”的字样。

界碑现在是中英街最具人气的景点。1899年3月,清政府与英国勘定新界北部边界,沙头角被分为“华界”与“英界”两部分。由于两边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慢慢有了这条沿“中英分界线”形成的中英街,长约250米、宽三四米。

作为土生土长的村民,生于1946年的沙锦涛记得,小时候的中英街内地一侧是人口稀少的小村庄,村民大多以务农、打鱼为生,而香港一侧有很多店铺,商业繁华。

当时,中英街有一家国营商店,沙锦涛中学毕业之后成为这家商店的营业员。因为这段“经商”的经历,他在改革开放之初,被选派到沙头角镇新成立的“企业办”,从事招商引资工作。

发展经济成了沙头角的中心工作。引进外资、开设工厂、发展商业……描述这段发展历程的时候,沙锦涛的骄傲溢于言表。

“沙头角在全国率先举起商贸业改革的大旗,使得中英街成了当时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他说。

上世纪80年代,中英街以毗邻香港的特殊位置和免税的优势成为“购物天堂”。面积仅0.17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高峰时期一天内涌入游客超过10万人次。

兴衰沉浮:见证对外开放发展历程

如今的中英街已然是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历经百年的界碑、弘扬爱国主义的警示钟、陈列着深港交流老物件的博物馆、具有客家特色的鱼灯舞,都成了中英街新“名片”。

2003年7月,国务院开放内地居民赴香港旅游“自由行”,内地消费者可以体验真正意义的“购物天堂”。中英街客流持续走低,从最高峰时期的日均10万人次锐减到不足万人。

2005年,沙锦涛迎来新工作——担任中英街社区居委会主任。当时,他每天为“打假”而焦虑。由于客流减少,一些商户为了维持利润,就动起了歪脑筋,中英街一度成为假货的“代名词”。

在沙锦涛看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英街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中英街的窗口功能就逐渐失去了,衰退不可避免。

“现在只要有一部手机在手,什么东西买不到?哪用专门来中英街?”沙锦涛说。

“潮”城崛起:汇入大湾区建设新“潮”

组织交流参访活动、支持传统民俗发展、为深港两地生意人牵线搭桥……如今,年过7旬的沙锦涛依然忙碌,他的新身份是香港盐田同乡联谊总会会长。

联谊总会成立4年多来,已经发展了4000多名会员。让会员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员交流的“粘合剂”,是沙锦涛的愿望。他希望,为中英街和沙头角地区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带动下,沙头角又“热”了起来,呈现出新一轮崛起的姿态,被赋予了新的定位——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这是深圳市2019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深圳市盐田区区长杨军介绍,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将围绕“旅游+消费”主体功能,打造集跨境旅游合作区、国际商贸消费先行地、深港先行先试承载平台、大湾区深度合作示范区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区域发展范例。

“沙头角曾经在深圳乃至全国来说都是很‘潮’的,现在要跟上大湾区建设的新‘潮’,再次大展拳脚。”沙锦涛说。

数据显示,2018年,沙头角所在的盐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2.76亿元,同比增长7.1%。以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金融、高端航运服务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第三产业比重近86%。

“盐田区和香港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融,以中英街为核心标志的沙头角区域,具有独一无二的深港合作区位优势。我们将把握发展大势、抓住历史机遇,努力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蓝图在这里变成现实。”盐田区委书记陈清说。

私人修文物 政府给补助——上海浦东破解非国有文保难题 海南前4月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近20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