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博“园说”的特殊展品:展示北京市属名园多重“身份”

日期:05-19
公园名园展品

原标题:首博“园说”的特殊展品:展示北京市属名园多重“身份”

新京报讯(记者周依)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昨日,《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190件/套来自颐和园、天坛、北海等市属11家公园的园藏文物首次集结向公众展示。记者从策展方了解到,向公众展示北京市属公园在北京800余年城市建置和变迁中,承载着历史、文化、生态及社会价值的不同“身份”,是此次展出的一大初衷。

记者从市公园管理中心了解到,此次展览共展出包括青铜器、瓷器、玉器、漆木器、书画、丝织品等190件/套精品文物,包括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19件,多件重量级文物是首次“走出”公园。此外,现场还展出了戏单、拓片、历史照片、标本等50余件/套资料品。

首博“园说”的特殊展品:展示北京市属名园多重“身份”

天坛公园送展的光绪时期祭天时所使用的瓷器。新京报记者侯少卿摄

在展览现场,琳琅满目的文物之间,一块看起来粗糙原始的长形“石槽”显得格外突兀。市公园管理中心专项文展负责人、颐和园副园长秦雷介绍,这是香山出土的引水石渠的一部分,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修建静宜园时制成。这一“水利设施”在当时不仅便利了“三山五园”等皇家园林和诸多私家园林的用水,还将京西的旗营、村落、稻田、荷塘一起作为皇家园林的借景,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对周边环境的关照与利用。

这件引水石渠来自“三山五园移天缩地”单元。在历史上的北京西郊,以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后为颐和园)五座大型园林为代表的清代皇家园林集群,曾有着融政治、文化、宗教、水利、军事、外交等功能于一体的多重“身份”。

像这样承载着“特殊功能”的文物、资料,在此次展览的其他单元也并不少见。如在“坛庙相望天人合一”单元,来自天坛的各式祭器、仪仗、钟磬,正是古代北京帝都格局礼制化的重要载体。

在讲述北京园林自清末民初以来历史变迁的“百年公园旧貌新颜”单元,甚至放置着一个来自北京动物园的大熊猫标本,用以回望大熊猫人工繁育技术的发展。该单元的概述词这样写道:“北京的公园在探索中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园事业在遗产保护、生态改善、文化传承、文明交流互鉴、旅游管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领域与时俱进,古典园林迸发出勃勃生机,越来越成为首都北京城市文化的靓丽名片。”

首博“园说”的特殊展品:展示北京市属名园多重“身份”

展览结语处的照片墙,展示了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的公园老照片。新京报记者周依摄

20世纪50年代,游客身着中山装在公园门前合影;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各公园都开展“迎奥运”活动……参观至结语处,一面印满旧照片的照片墙,勾起了老北京人对于城市公园的记忆。“我看到有一张照片是少先队员在北海的白塔前合影,其实像这样的合影我们小时候都有。还有这张在湖面上划船的照片,让我想起小时候因为船少人多,公园还没开门我们就在门口等,一开门就飞奔到码头租船,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划船,特别惬意。”市民田女士说,自己是孩子的时候就常去这些公园玩,现在又带着孩子去,“逛园子”早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从皇家园林到市民赏景游玩的公园和现代博物馆,北京古典名园的“身份”始终都不单一。“北京的市民经常去市属公园,可能知道公园都有哪些美景、哪些建筑,但是真正了解这些公园里丰富的文物藏品的人还很少。”秦雷说,希望借此次加深公众对北京古典名园的认识,让人们对北京园林在历史和传承发展中承载的不同功能和各方面价值有全方位的了解。

新京报记者周依编辑白爽校对危卓

境外媒体:安倍称愿构建日中关系“新时代” 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展示汽车未来驾驶新亮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