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市公司业绩稳定资本市场预期
一季度上市公司的业绩质量明显提升,折射我国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万得资讯数据显示,一季度,A股纳入统计的3600余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收11.26万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净利润10325.52亿元,同比增长9.38%。
回顾2018年,3622家上市公司发布的年报数据显示,多数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创新驱动日益增强,整体营收延续增长。一方面,龙头公司业绩表现良好,引领高质量发展,传统行业公司业绩持续向好,上游行业表现亮眼,现金流状况稳定;另一方面,多数上市公司的海外业务保持稳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
从上市公司“成绩单”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不断提升,动力发生变革。
高质量体现在“不唯速度论英雄”。2018年,沪市公司在总体营收和净利润规模体量较大的基础上,不再紧盯增速,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3.50万亿元,同比增长11%,占同期GDP比重约30%。沪市公司以占全国注册企业不到万分之一的数量,实现全国GDP约三分之一的营业收入。
高质量体现在创新驱动贡献更大。2018年深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3443.87亿元,同比增长22.30%,绝对额连续4年明显增加。沪市实体类公司2018年研发投入约3900亿元,同比增长约21%,其中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10%的公司有60余家,超5%的公司有230余家。
高质量体现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8年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因素,两市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延续增长态势。沪市石油行业实现净利润1175亿元,同比增长58%;煤炭行业实现净利润859亿元,同比增长2%。中游行业中,受益于国家环保政策等,化工行业实现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钢铁行业实现净利润6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8%。
高质量体现在实体经济更强更优。2018年沪市非金融实体经济增速已超金融行业企业,实体类公司(非金融类)收入和净利润全年实现双增长,延续良好态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净利润1.15万亿元,同比增长7%。并且,实体类公司的增长质量明显提升,扣非后净利润为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8%。
2018年以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扎实推进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工作。沪市已有570余家上市公司建立环境信息披露机制,深市公司共有665家公司详细披露污染排放、环境保护等相关信息。环保资金投资金额也持续加大,2018年中小板公司环保投入达216亿元,同比增长38%。
纵观过去3年,资本市场涌现出越来越多经营质量优良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持续专注主业、稳健经营、规范运作,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扣非后净利润盈利的上市公司约有1100家,占沪市公司总数近八成。这些优质公司2018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占沪市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九成。其中,一批专注主业、经营规范、稳健增长的优质蓝筹企业脱颖而出,约740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占比高达50%,实现30亿元以上净利润的公司达110余家。
上市公司创新提速、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改革开放进一步释放红利,金融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发展的预期和信心持续增强。
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先后发布实施多个科创板配套文件,科创板设立的监管规则已基本齐备,目前上交所科创板受理的企业超过100家。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定价机制、新的股票供给、新的直接融资通道。
监管部门大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应,优化金融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配置效率和畅通良性循环,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企业发展。近两年来,银行体系在对实体经济发放贷款年均增长12%以上的情况下,总资产增速从过去15%左右回落到7%左右,盲目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银行业贷款占总资产比重已回升至53.88%。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是国家最具活力的竞争元素,它们的“成绩单”真切地反映出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正在开启新的时代。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红利,上市公司也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赢三大攻坚战、产业结构升级贡献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