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独家|薛明:感恩贝大师,让我有机会到纽约学习
在北京西单,矗立着一座地标性建筑——中国银行总部大厦,这是贝聿铭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建研院”)合作的成果。1996年开始,中国建研院与贝聿铭所在的美国贝氏建筑师事务所合作,参与了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装修设计的全过程,双方因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5月17日,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薛明,薛明回忆了他印象中的贝老。当时,因为合作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工程,薛明曾在纽约工作居住了半年。那些与贝老一起工作、面对面交流、亲耳聆听教诲的珍贵点滴,他至今难忘。
1998年的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工地,贝聿铭(中)与薛明(左)合影。供图/薛明
【对话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薛明】
忆合作:“退而不休”,每周都关注项目进度
新京报: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贝老去世的消息的?
薛明:今天早晨。微信群里大家都在说,很多与建筑相关的群全部都是贝先生逝世的消息。刚听到很震惊,本来觉得贝先生会更长寿。贝先生百岁高寿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是建筑史上比较长寿的人物了,并且都希望他更长寿一些。没想到今天就突然听到了这个消息。
新京报:你曾和贝老有过合作,作品是北京西单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
薛明:对。我们当时被贝先生选定合作设计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很感谢贝先生的提议,请中方设计院派年轻人到纽约一起工作。单位派了两名年轻的建筑师到纽约的贝氏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了半年。我是其中之一。
那半年对我们的帮助特别大。当时也很难有这么一个机会与世界级建筑大师接触,当面聆听教诲,直到现在想起来,心中还是十分感激。
新京报:在纽约的贝氏建筑师事务所,你和贝老会经常碰面吗?
薛明:当时贝先生已从自己的事务所退休,但由于受到邀请,因此继续接受设计项目,“退而不休”。项目由他的两个儿子成立的贝氏建筑师事务所具体设计,贝先生主持设计。每周他都会到贝氏事务所查看设计的进展情况,提设计要求。他来开会的时候,是我们见面的机会。
我们不是每天面对面,但贝先生还是很关心我们,他还来到我们的座位旁看望我们,询问我们工作的情况,并鼓励我们多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半年,但密切的接触使我们从世界建筑大师的身上汲取到了他的设计思想,这对我们的成长和以后自身设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如今回忆起来,对于这段经历可以说既荣幸、又感激。
忆生活细节:离别时签名、赠卢浮宫门票
新京报:半年里发生过什么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事吗?
薛明: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贝先生那次走到我们的座位边,问我们在纽约生活适不适应,又了解了一些国内建筑师的情况。正好之前他在纽约开过一个讲座,讲的是巴黎卢浮宫的改扩建,我们也跑去听了。他听说之后,特别高兴,连声说,哦,你们也去听了啊!那一天的很多细节我一直记得,就是因为这样一位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来到我们座位旁,向我们问寒问暖。
还有一件事印象也很深刻。快离开纽约时,我们专程去他的办公室告别,并在书店里买了他个人作品的专辑,请他签名,作为在大师身边工作的留念。当时,贝先生还馈赠了巴黎卢浮宫的票,请我们去看看巴黎这座城市,去看看卢浮宫。并叮嘱我们多观察多体会。
新京报:贝老给你的个人印象是怎样的?
薛明:温文尔雅,是一位很绅士的人。周围的人对他都非常尊敬。我感受特别强烈的是,纽约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只要一听贝先生来了,都会立刻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不仅是我们从中国远道来的人,觉得见到他不容易,会很神往,连事务所里经常能接触到他的同事,对他也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有一个有趣的事情是,贝先生的普通话是向他天津籍的夫人学的。因为贝先生很早就离开了中国大陆,他少时生活在南方,从广东到苏州,应该都是不说普通话的。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和我们交流基本都是用中文,而且说的普通话非常标准。我感到他真是一位聪明而用心的人。
2000年,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落成后,贝聿铭亲临现场参加落成仪式,并与中国建研院设计人员合影。供图/薛明
忆观点:他不赞成在北京建高层,建筑不是只表现自我
新京报:您从贝老身上感受到他的中国情结、故乡情结了吗?
薛明:他的中国情结、故乡情结非常重。在他的建筑作品,尤其中国建筑作品中,他对故乡深厚的情感,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重视,体现得淋漓尽致。
就从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这个项目来说,他不赞成在北京建高层,强调严格遵循当地法规,要求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在西单地段严格按限高做设计。这完全是出于他对北京古城的热爱。
在项目中,他以非常现代的建筑手法,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元素,既有江南园林的韵味,又借鉴了北方四合院的设计理念。月亮门、竹子和山石的组合等设计元素巧妙融合在现代建筑中,又很有中国文化的意境。可以说,走进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你能深切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贝先生的观念是,设计建造一座建筑,不是只表现自我,而要注重建筑与城市的密切结合,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这份传承不是说简单去仿古,也不是说和过去没有对话,而应是反映当代文明的新建筑。这是一个承上启下、有继承也有发展的态度。
忆影响:尊重当地的文化、一丝不苟做事
新京报:贝老对你个人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薛明:一是尊重当地的文化;二是做事情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比如说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这个建筑在当时国内是最高标准的一个建筑,设计非常严谨精细,所有的饰面石材无论平面和立面,从三维各个角度看都是完美交接的,找不到瑕疵。你知道,很多建筑随便一看都有很多瑕疵,贝先生设计的建筑是基本看不到瑕疵的,这种完美是很难得的。
新京报:贝老的所有建筑作品里,您最欣赏哪一个?
薛明:我可以套用贝先生本人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当有记者问他,你最喜欢自己的哪个建筑作品时,他回答,所有建筑都像我自己的孩子,我对每个孩子都很热爱,很难说哪个我最热爱。每个建筑所处的环境和当时的建造时间都不一样,每个建筑都是独特的,不能被另一个建筑所代替。
我也很认同这句话。所以很难说哪个是最爱。
新京报:贝老驾鹤西去,你如何评价贝老一生成就?
薛明:很难用一句话完整概括贝老的成就。我非常尊敬他,他是一位伟大的、有深度、也充满情感的建筑师。他为人类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永远铭记在全世界人民心中。
新京报记者王海亮编辑陈哲婉武新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