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胡进庆之子忆父亲:他最大的遗憾是未能把葫芦妹搬上荧屏
中国剪纸动画创始人之一、被称为“葫芦娃之父”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胡进庆的追悼会5月17日上午10时30分于上海宝兴殡仪馆西园厅举行,北京青年报记者到场送别胡导最后一程,并独家专访了胡导的儿子胡寅。胡寅称,父亲此生最为遗憾的就是葫芦妹的底稿都画好了,但最终未能拍摄制作成动画片搬上荧屏。
胡寅
生前:罹患帕金森病,手抖得抓不住笔
北青报记者在静安区曹家渡街道武南居委会见到了胡寅,这里原是美影厂的家属院,胡进庆老两口在此居住多年。提起父亲胡进庆生前的身体状况,胡寅称他最近几年基本上每年要住一次到两次医院。
“父亲罹患帕金森病、支气管炎,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老年并发症,最终导致多脏器衰竭而去世。”胡寅说道。尤其是帕金森病困扰胡进庆多年,以至于他对年轻时做过的事常常想不起来,在家里时常发呆,说过的话要重复好多遍。
胡进庆是上世纪90年代末于上海美影厂退休的,2000年胡寅从日本回到上海后,就发现父亲有了手抖的毛病,到了2004年,这毛病越来越严重。“父亲坐在客厅里的沙发上,他的双手总是不停地颤抖,像嘣嘣嘣地在敲一个东西。抖得厉害的时候,手里的东西会掉,抓不住笔。这使他很痛苦,严重影响他写字,画拉毛画。”
创作:梦境激发灵感随即创作,为造型画不好而多次推倒重来
在胡寅的印象中,父亲胡进庆晚上睡觉时,有时做梦梦到一个场景,怕遗忘了,就会一骨碌爬起来,将梦里的东西用最简单的笔触画出来。如此这样通过梦境激发灵感,已成为胡进庆的一种创作方式。这也导致他白天经常吃不消,会在床上躺一会,晚上又生龙活虎地搞创作。
“有时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坐在写字台前发怔,陷入深深的构思创作当中。他会为此而失眠,整晚不睡觉。”在胡寅的记忆当中,父亲最痛苦的时候是开始出角色造型,他会因为一个剪纸角色画不出、画不好而推倒重来,反复琢磨思考,用什么样的画法再继续下去。就这样画完一张纸,接着再画一张纸,不一会儿功夫,废纸堆满了一纸篓。
胡进庆老夫妇与孙女孙女婿合影
胡寅还清楚地记得,父亲将美影厂里创作时多余的剪纸造型带回家,让家人看看,帮他提提修改意见,其中包括葫芦兄弟及其爷爷、蝎子精、蛇精等。很多时候,为了一个剪纸造型,得花费一天功夫。孩子们都睡着了,胡进庆却还在加班。
“我母亲也在美影厂工作,她在动画组负责描线。我父亲画好剪纸后,需要我母亲描线,着色。等材料晾干之后,再将剪纸刻好,接着中间装上钉子,再在后面放上背景,这样用收音机变压器里里很细软的铜线牵拉移动,每移动一格拍一张。”胡寅说道,那时的摄像机像大炮一样,又高又重,需要将镜头拉上拉下,才能将剪纸拍出二维动感的荧屏效果。
生活:大兴安岭采风将猎人装束画下来,退休后仍关注动漫业态
除了上述创作上的构思,胡进庆也不时会跟美影厂同事一起出去采风,体验生活。对此胡寅还记得,父亲有一次带着一个主题,跟随摄制组到东北大兴安岭的一个部队里生活了个把月,出外景实地考察,体验一下冬天大兴安岭的积雪场景,这样在绘画的时候就有灵感了。
“父亲还到森林里的牧民家生活,跟他们交流,看他们打猎时的情景,将他们的装束画下来,回来之后再进行改编。就这样,‘箭头上面放一个鞭炮,射出去之后会炸响’的剪纸造动画造型就出来了。”胡寅告诉北青报记者,父亲给这造型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带响的弓箭”。
胡进庆退休后将大量时间投入到拉毛画创作中,上面三幅都是他的画作
另据胡寅介绍,父亲胡进庆退休后仍然记挂着他一生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剪纸动画艺术,每天除了上街买菜、锻炼身体之外,将大量时间投入到拉毛画的创作中,画熊猫、狐狸等等。他也会关注最新的动画行业资讯,比如,针对前几年流行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他评价为“新人辈出”,相对于传统剪纸动画艺术,现在的动漫人有了自己独立的一派,也是蛮有特色的。
谈到父亲这一生最遗憾的事,胡寅称,父亲已经将葫芦妹的底稿都画好了,但因为退休,没能来及将其拍摄制作成动画片搬上荧屏。虽说退休后也有不少动画公司与他合作,但更多是请他当顾问,指导美术动画设计,并没有帮他拍片。加之他到了晚年身体每况愈下,已经没有精力再去实现这个愿望了。
对于父辈艺术的传承,胡寅称他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和爱好,现在在社区做调解工作,不过他的女儿隔代遗传了爷爷的天分,从事幼师职业,平时喜欢画画,善手工,会教幼儿学习这些传统文化技艺。另外,他的姐姐胡萍女承父业,做了多年的动画设计,但如今已转做其他行业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张恩杰
责任编辑:闫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