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高血压日|“没感觉”血压就不高不用治?错!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时监测血压是发现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中日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郑金刚告诉记者,部分患者在血压升高时并没有明显不适症状,这也就导致了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不高、治疗率下降。血压升高应及时就诊,即便没有明显不适感,但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可能已经形成。
调查:一半以上高血压患者“不知情”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数据显示,在北京地区,高血压的发病率接近36%,在全国范围内,这一比例稍低,男性约为29%,女性为27%。郑金刚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来说,工作压力较大的职业,如IT行业等,发病情况相对较高。
但由于部分患者在血压升高时并没有明显的不适感,这也导致高血压的知晓率仍较低。 2016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数据显示,高血压患病人数约为2.7亿,但高血压知晓率为46.5%,仍有一半以上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郑金刚表示,在很多农村和边远地区,由于缺乏常规性体检,也使很多人并不知晓自己的血压水平。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现状:对高血压的认知仍存不少偏差
对于高血压和血压监测,还有不少人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快来看看你中招没?
●没感觉就是血压不高?错
自身没有感觉,并不意味着血压就没问题。“与很多高血糖患者没有任何感觉类似,不少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已经升高时并没有任何不适感,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进行管理。”郑金刚告诉记者,这也就导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出现下降,“有些患者认为没有感觉就可以不进行治疗,但对身体的损害已经形成。”
另外,当高血压已经出现时,不同人的感觉也不一样,“通常来说,头部的感觉比较明显,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头胀、脸红及浑身乏力、反映迟钝等,但也有人没有任何感觉。”郑金刚指出,有些人血压稍高一点就反应明显,但也有部分人群在血压已经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依然不会感到不适。
●是药三分毒?拒绝治疗后果严重
“是药三分毒”,是很多老百姓拒绝服用药物、发生高血压后不愿及时进行治疗的重要原因。郑金刚指出,在临床中也有这种情况,部分没有明显症状的高血压患者会拒绝服药,但患者可能没有充分意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性,“等到患者能够感觉到明显症状时,往往出现脑出血等严重后果的几率也更高。”郑金刚指出,是否应该开始接受治疗应该由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存危险因素及合并临床疾病等综合评估结果而定,而不是患者自身是否能感觉到明显症状,“我们推荐患者要在没有明显症状时就开始接受治疗,是基于大量人群研究基础之上的。”
●一旦开始吃药就要终生用药?分情况
一旦开始服用药物后,是否需要终生用药,也是高血压患者关注的重要问题。郑金刚指出,高血压患者在用药一段时间、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后,如果能辅之以生活习惯的改善,包括减少盐的摄入、保持适量运动等,是有停药可能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寄希望于通过生活方式或饮食习惯的改变等治愈高血压,过多“押宝”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片面的,郑金刚解释,高血压的发病,受到饮食、生活习惯及遗传因素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就能控制血压的。总的来说,生活方式的改善是治疗高血压基础,当这种改变达不到改善目的时,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血压降下来就停药?“蜜月期”了解下
还有部分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血压降到正常值后便自行停药,郑金刚指出,高血压不是感冒,会伴随终生,部分高血压患者开始服药后有一段“蜜月期”,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且能维持一段时间,“这部分患者可以暂时停药,但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等‘蜜月期’过去,血压可能还会再次上升”,因此,需要根据血压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醒:科学监测血压及时发现病情
监测血压是唯一可以及时发现高血压的方法。要做到科学监测血压,郑金刚告诉记者,下面这些注意事项得记牢。
→测量血压时,要在相对安静的状态下,因为情绪激动等因素会造成血压波动,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另外,血压测量的位置至关重要。通常建议通过普通袖带测量肱动脉血压,不推荐进行腕部血压测量。
→建议进行测量三次以上,通常来说,首次测量血压往往会比实际值稍高一些,取平均值比较准确。
另外,还有一种高血压被戏称为“白大衣高血压”,就是部分患者在医生测量血压时血压就偏高,但在自己家中测得血压或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均正常。郑金刚说,临床中医生通常会选择相信患者自己在家测量的血压值的,不必那么紧张。
新京报记者张秀兰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编辑赵昀校对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