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围剿水污染,三晋大地吹响冲锋号
今年3月,太原市清徐县、小店区,吕梁市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因水污染治理缓慢被挂牌和区域限批。时隔不久,5月,我省又对一季度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变化排名全国倒数第1、倒数第3的吕梁市和朔州市开刀,对两市实行全市域环评限批并进行挂牌督办,以此倒逼相关市县党委、政府担起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责任。
一些市县被挂牌、被限批,力度大、手段硬,这不过是我省围剿水污染的一个缩影。我省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5月13日上午,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省水环境污染防治新闻发布会上,省环境生态厅与省公安厅负责人介绍了我省治水战略。
顶层设计引领攻坚
水是生命之源。作为三晋大地的母亲河——汾河,它的碧水清流更是水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
2018年,我省地表水环境整体持续向好,但局部污染严重的状况还未从根本上改变。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水环境质量改善,把打好碧水保卫战作为全省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把水污染防治放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全局中进行部署推进。
4月12日,全省河长制工作暨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推进会议明确提出:全力紧咬治理目标,全力狠抓方案落实,全力压实治理责任,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全力抓好“五策丰水”,全力实施汾河全流域管控,全力加强监管执法,全力强化组织领导。
会议当日,楼阳生省长签署第262号省人民政府令,公布《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的决定》,向11个市政府下达任务书,向全省发出了全面整治水污染的作战命令。之后以印发的全省、汾河、磁窑河三个整治方案为标志,吹响了全省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冲锋号。
绘就治污路线图
不仅有高度的思想重视,更有立竿见影的行动。
我省很快印发了《全面消除地表水国考劣Ⅴ类断面总体方案》、《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方案》、《磁窑河水污染挂牌督办专项整治方案》。三个方案明确了消除我省地表水国考劣Ⅴ类断面的具体治理措施和重点工程任务,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配套措施,绘就了全省水污染治理的详细“作战图”。
全省水污染治理的总体目标是:2019年,全省58个国考地表水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达到32个以上,劣V类水质断面控制在7个(国家要求我省劣V类水质断面2019年控制在9个以内),暂未退出劣V类的断面实现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并达到考核目标要求,汾河入黄口庙前村断面退出劣V类;2020年,国考优良水质断面保持在32个以上,全面消除地表水国考劣V类断面。
同时我省强化法规标准引领。《山西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已完成专家论证、部门征求意见等程序,省政府常务会议已经审议通过,即将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山西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也将批准实施。通过不断健全地方法规标准体系,保障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依法深入推进。
建立“159”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到2020年消除国考劣V类断面这个目标,5个部门推进9项工作任务,提高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部门间联动能力。一系列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力攻坚措施,这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中。
部门联动有污立查
有污立查是环境执法中最有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打赢碧水保卫战的重要保障。强化执法监管是生态环境部门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职责。
2018年我省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6905件,处罚金额6.75亿元,同比分别增加8%和15.5%,查处“四类典型”(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行政刑事拘留)案件1857件,创下我省历年处罚力度最大记录。
通过强化执法,我省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今年以来,特别是4月12日全省河长制工作暨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推进会后,我省陆续开展了磁窑河水环境整治专项督察、焦化行业污染防治专项执法行动,对严重超标排名后十位的废水重点排污单位实行月通报制度,以及建立完善联勤联动机制。
磁窑河流域水环境安全问题,是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的重点关注案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严格执法,把案件办成铁案!3月初,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联合开展为期2个月的磁窑河流域水环境集中整治行动。4月初,我省又对磁窑河水质污染严重的相关市县挂牌督办。
在磁窑河治理工作中,省公安厅和省生态环境厅的联合行动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两部门联合出台了《打击生态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联席会议、核查通报、联合调查、案件移送、挂牌督办、联合培训、信息共享、联合宣传”等8个方面的工作机制。通过联动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针对焦化行业水污染严重情况,我省从2019年3月中旬开始,对太原、忻州、吕梁、晋中、阳泉、长治、晋城、临汾、运城9个产焦市开展以“八查八整治”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执法检查。截至5月5日,全省累计检查焦化企业167家,排查发现环境违法企业25家。
我省还对严重超标排名后十位的废水重点排污单位实行月通报制度。2019年1至3月份,全省共通报30家涉水重点排污单位,通过媒体进行曝光。(张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