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城市新建房屋可抗大震倒塌
5月12日,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省地震局和太原市防震减灾局在太原市青年宫举行防灾减灾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群众学习了解防灾避险知识。
活动现场,群众参观了地震科普体验馆,学习了解防震减灾和心肺复苏相关知识,还进行了地震虚拟场景自救互救练习,参加了防震减灾知识有奖互动问答。对地震谣言识别、地震灾害防御和地震应急避险等知识,大家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针对地震预测预报现状、地震预报进展困难因素、山西省地震风险概况、山西省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现状,以及怎样防御地震灾害风险、降低地震灾害损失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山西省地震局预报中心主任闫计明、山西省地震灾害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曾金艳为观众及媒体记者进行了详细解答。专家表示,我省城市新建房屋基本上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可抗大震倒塌。
“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面临的灾害风险也越来越大,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至关重要。我们要有防灾减灾的知识基础,学习自救互救知识,提高防灾避险技能。”山西省地震局副局长李杰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的知识和强化社会各界风险防控意识,向社会公众宣传“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进一步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专家答疑
地震不允许“跨国预报”
山西的地震灾害风险高不高?咱山西的房屋建筑最大能抗得住几级地震?如何防御地震灾害风险……5月12日,全省防灾减灾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现场,就群众关心的防灾减灾知识,山西晚报记者对山西省地震局预报中心主任闫计明、山西省地震灾害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曾金艳进行了详细采访。
山西晚报:山西地震灾害风险高吗?
曾金艳:咱山西位于山西地震带,山西地震带是全国23条主要地震带之一。山西历史上是地震活动较强烈的地区之一,地震活动频度高、震级大,地震灾害严重。有史料记载以来,发生近百次6级以上地震,一系列强震造成的地震灾害非常严重。如1303年洪洞8级地震时极震区的死亡率高达70%,这样的伤亡是世界灾害史上少有的。从人员的伤亡情况看,主要是次6级以上的地震,它们占总死亡数的90%以上,而洪洞8级和临汾7又3/4级二次地震,占总死亡数的93%以上。
山西的地震构造环境复杂,太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五大断陷盆地及周围地区孕育着大量的地震活动断层,盆地边界的深大断裂是未来强震发生的源头。此外,我省多地存在地裂缝、采空区以及易发生崩塌、滑坡的区域,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将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因此,山西潜在的地震风险较高。
山西晚报:咱山西的房屋建筑最大能抗得住几级地震啊?
曾金艳:国家现有强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规定了每个地区的抗震设防参数,建筑设施必须按抗震设防参数设防。从区划图上来看,山西省8度(高烈度区)国土面积占全省的21.82%,7度(中烈度区)国土面积占56.03%。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我省约78%的国土面积面临的潜在地震风险是较高的。
在一般情况下,按区划图规定的参数来进行抗震设防的建筑在基本烈度影响下是安全的。就现在来看,城市新建房屋基本上能满足规范要求,可抗大震倒塌。一部分新建农村自建房也按现行规范来建造,但是在一些城市中还有一部分老旧房屋基本不设防,还有一部分预制板结构的建筑,农村的大部分建筑是没有设防的。据我们调查不完全统计,部分地区不设防的房屋占60%以上,因此,这些建筑设施是以后地震灾害风险最大的群体。基于这种状态,有关部门正在推进地震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和房屋设施的加固改造工程,尽可能地降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山西晚报:现在天气预报的短时临近预报越来越准确,地震预报的短临预报处于什么水平?
闫计明:在一定条件下,对一定类型的地震,能够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一定条件是指:台网监测能力、效能(台网布局);一定类型是指:主余(前震)、震群、孤立;一定程度是指:预报能力、灾害情况、决策水平。
在地震预报上,目前对地震前兆现象有所了解,但远远没有达到规律性的认识;对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认识,但短临预报成功率还很低。
因此,地震预报水平还将长期处于探索和经验积累阶段。
山西晚报:为啥地震预报这么难呢?
闫计明: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强震发生概率小、分布不均匀。中国内地6级以上地震年频次不到4次,西部多、东部少(台网密度正好相反)。
其次,监测台网稀少(许多前兆捕捉不到)。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已越来越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地震前细微的征兆性变化了。不断扩大的城市化建设和愈加严重的工业噪声干扰都在不停改变着我们周围的地球物理场观测环境。这无形中也加大了对地震前兆的正确判断难度。
第三,震源深,不能深入地下观测(地表干扰大)。
最后,地震现象很复杂,这是个世界难题。
山西晚报:那如何防御地震灾害风险,降低地震灾害损失呢?
曾金艳:预防是降低地震灾害损失的上策。防御地震灾害有两种途径:地下搞清楚,地上搞结实。
地下搞清楚:推进基础性探测工作,搞清地震发生的元凶——活动断层的位置,在工程建设时建筑物能避开这些危险地段,有效地降低灾害风险。目前,全省各地市正在积极推进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太原、临汾已经完成,忻州正在开展,晋中、大同、运城等正在积极推进。
地上搞结实:按照区划图和有关规范对建筑工程进行抗震设计,保证施工质量,使得建筑在遭遇地震时不致倒塌,以确保没有人员伤亡。现在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建筑设施的抗震性能,可确保大震安全。
山西晚报:不时在网络上会看到一些哪里要发生地震的消息,其实都是谣言,可还是有很多群众相信。如何识别地震谣言呢?
闫计明:地震谣言指的是没有确切来源、毫无科学依据、传播迅速的有关地震将要发生的消息。在地震预报还不过关的今天,尤其是在已经发生过破坏性地震的地区,地震谣言是一种可能经常发生的社会现象,一般是由于心理恐震导致。
其实,地震谣言有几个特点,大家要记住喽:
1、只要不是政府正式发布的地震预报,就都不要相信。防震减灾法规定,只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才有权向社会公开发布地震预报意见,其他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
2、凡是将发震时间“预报”到一天以内,甚至“精确”到几点几分的,都是谣言。目前全世界的地震预报水平都无法达到这样的精度。
3、凡是将发震地点“预报”得十分具体(具体到××乡或××街道辖区)者,肯定都是谣言。因为目前全世界的地震预报水平都无法达到这样的精度。
4、凡是贴有“洋标签”(即说国外××专家已预报)的地震传言肯定都是谣言。因为不可能也不允许进行地震的“跨国预报”,也从来没有外国专家预报过中国的地震。
5、凡带有迷信色彩的地震传言都是谣言。
我们只要掌握地震谣言具有的特征,再对我国和世界当今地震预测的真实水平及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法规有所了解,就能够正确地判断和识别地震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