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十余幅经典国画记录“火红的年代”《解放上海》手卷首次亮相
《解放上海》手卷首次亮相
“火红的年代——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艺术特展”昨日至6月12日亮相上海中国画院,展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40余幅经典国画,包括吴湖帆、林风眠、陆俨少、郑慕康、周錬霞、吴青霞、来楚生、唐云、丰子恺、程十发、刘旦宅、贺天健、江寒汀、朱屺瞻等名家半个多世纪前的创作。这些作品中,近半数以往甚少展出。其中,创作于1957年的《解放上海》手卷首次与观众见面。
八幅连环画组图合裱长卷
此次展览最引人关注的是尘封半个多世纪的《解放上海》国画手卷。这一手卷以八幅连环画组图的方式合裱于一张长卷,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4月至5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的历史事件。八幅作品除《扫雷》为汤义方、郑慕康、朱梅邨合作外,其余均是每人独立创作一幅,分别为:汤义方《组织起来》、朱梅邨《反驻军》、郑慕康《送军情》、周錬霞《引路》、吴青霞《攻掉敌人最后碉堡》、潘志云《刘行战斗》、董天野《军民一家抢救生产》。
1957年时值上海中国画院筹备阶段,当时已完成画师聘任,开始了有组织的现实主义创作。这批以上海解放为主题的作品是画院最早组织的创作之一。参与这组《解放上海》作品创作的画家,都是赫赫有名的画坛前辈,也都是上海中国画院的第一批画师。当年创作时,他们的平均年龄近50岁。画面凝聚着画家们朴素、真挚的情感,画出了翻身做主人的自豪感,满溢着感恩的心情。
启示当下国画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集中出现了一大批以新中国蓬勃建设风貌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此次展览汇集了程十发《歌唱祖国的春天》、吴湖帆《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林风眠《轧钢》、谢之光《万吨水压机》、丰子恺《饮水思源》、刘旦宅《披着霞珠迎朝阳》、来楚生《收菜籽》等优秀画作,其中不少作品凝结着这座城市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上海解放后,市政府将跑马厅收归国有,原址的南半部建造为人民广场,北半部改造为人民公园,于1952年国庆对外开放,成为全市人民重要的活动中心。朱屺瞻创作于1959年的《绿化都市》,就是一幅取材于人民公园的写景之作。当时,艺术家们拿起画笔,热情高涨地表现与讴歌现实生活、劳动人民的同时,也对传统国画技巧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探索,成就了美术史上特有的“新国画”“新山水画”。主办方希望,展览在让观众了解那个火红年代的真挚创作的同时,也给当下的国画创作以新的启示。展览由文汇报社与上海中国画院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