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国货币政策应对空间充足
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张文红、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围绕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就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房地产金融政策、货币政策取向、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等市场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孙国峰表示,面对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我国货币政策应对空间充足,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内外部不确定性。
信贷投放节奏不同于去年
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较3月份有所回落。对此,张文红表示,拉长时间看,社会融资规模总体延续了反弹态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然较大。
1月份至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新增9.54万亿元,同比多增1.93万亿元,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比上年末提高了0.6个百分点,表明目前实体经济融资状况较2018年有明显改善。总体看,当前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增速与GDP名义增速基本匹配。
张文红解释称,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的回落主要受季节性影响,并与今年信贷投放的节奏跟去年不同有关。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18万亿元。而2018年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5.58万亿元。
孙国峰表示,4月末M2同比增长8.5%,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0.4%,分别为近14个月和近7个月以来的次高点,体现了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要求。
从往年规律看,新增贷款3月末冲高后4月份往往会回落。“我们观察货币信贷数据的变化趋势要拉长时间窗口,在一个时间序列上不能只看一个点,一种办法是看数据的移动平均值。”孙国峰强调,如果算12个月的移动平均值,4月份新增贷款1.4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8万亿元,跟上个月基本持平。如果看一段时间的累计数据:1月份至4月份新增贷款6.82万亿元,同比多增7912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加9.54万亿元,同比多增1.93万亿元,都说明货币信贷的数据比较好。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取向
孙国峰表示,松紧适度的标准要看货币信贷的增长,主要是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与名义GDP增速是否相匹配,从结果上来看是匹配的,说明货币政策保持了稳健的取向,同时也松紧适度。
4月份货币信贷回落趋势是否会延续?孙国峰表示,下一步,判断货币信贷走势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去年以来银行的流动性约束、资本约束和利率约束缓解,促使银行主动增加信贷,支持实体经济;二是信贷需求比较强。从供求两端分析,未来货币信贷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货币政策会继续坚持稳健取向,保持松紧适度。
房地产金融政策没有改变
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606亿元,同比少增2746亿元,减少的存款是不是“买股票”了?而在前4个月新增贷款中,个人贷款增长较高,这些资金是不是“买房子”了?对此,张文红表示,目前从统计数据上没有看到明确的指示情况。
“房地产调控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取向是没有改变的,是一贯的。”邹澜强调,今年以来,部分地区尤其是个别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苗头性变化。人民银行一直密切跟踪监测,相关主管部门也加强了对相关城市政府的指导,进一步落实城市政府的主体责任。
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1.8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736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同比下降3.9%,占新增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1.4%。邹澜介绍,这个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7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5%,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4个百分点。
邹澜表示,央行将继续严格遵循“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以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坚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一是配合实施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三是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资金管理相关工作;四是完善相关制度,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和规范,促进形成“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
民企债券融资逐步恢复
数据显示,自去年央行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来,已经支持了56家民营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87只,金额398.6亿元,带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逐步企稳、恢复。
邹澜介绍,今年前4个月,民企发行债券2053亿元,与2017年和2018年同期相比都是较高水平。4月份民企债券发行661亿元,环比增长10%,净融资159亿元,实现了2019年以来的首次转正。在违约方面,4月份违约涉及的8家企业中,6家是已经发生过违约的,新增加的只有两家,两家中只有一家是民营企业。
从成本方面看,民营企业债券发行利率有所下行。4月份,民营企业债券加权发行利率为5.56%,与1月份相比下降了64个基点。
数据显示,一季度,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较明显改善。小微贷款投放持续增加,截至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10万亿元,同比增长19.1%;一季度增加5529亿元,同比多增2899亿元。同时,贷款覆盖面稳步扩大,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281万户,一季度增加142万户,同比多增108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