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原油市场波澜迭起:供需失衡石化行业凛冬将至?
本报记者綦宇北京报道
自5月1日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挫。
截至记者发稿,布伦特油价为70.45美元/桶,盘中一度跌至69.6美元/桶,相较5月1日的72.18美元下跌超过3%。没有豁免的伊朗制裁和持续升温的委内瑞拉危机,都没有能力将油价挽回。
尽管整体走势向下,每个交易日盘中,和不同交易日的收盘价格,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波动迹象。但因为供给的基本面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因此可见,情绪对原油的价格影响明显。
从2018年初至今,油价从50美元升至目前的70美元左右,上涨幅度已经接近40%,许多基金都赚得盆满钵满,到了该见好就收的时候。“许多基金选择获利平仓,也可以看到期货头寸是在往下走的。”一位业内央企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接下来,对于原油市场来说,最为重要的事件就是6月份的OPEC+会议。在会上,全球主要产油国将依据目前的供需基本面,决定减产协议是否持续。因此,厘清目前的全球供需结构,有助于理解未来的市场走势。
供给平稳充裕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伊朗制裁落地后,原油供应的基本面并没有立即转向供不应求。俄罗斯、沙特等国,都在加足马力生产,以保证市场对于伊朗中断供应后的中重质原油的市场缺口。
许多市场信号也表明,目前原油的供给相对平稳。
最新的美国库存显示,尽管当周美国全国原油库存减少396万桶,但是库存总额依然处于高位,接近2017年9月的水平;依据OECD国家原油库存数据,目前的水平接近五年均值。
也就是说,供给和需求正在朝着一个平衡点迈进。不过,按照特朗普屡次公开表达的诉求,他并不认为目前的油价保持在合理位置,按照他的要求,沙特等国将会提升产量,以弥补市场上伊朗原油的缺失。
而以沙特为代表的产油国们,似乎并不愿意看到油价如去年那样一泻千里。2018年10月,因意外的伊朗制裁豁免,国际原油价格应声下跌,三个月跌幅近40%。
同时,沙特国内依然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压力:油价必须保持在90美元/桶以上,沙特的财政才能保持盈亏平衡。
“一个可能的协议,是在目前超过150%的减产协议执行度上,调整为100%。”上述央企人士表示,“这样做的结果,明面上减产协议还在保持,不会造成破坏性影响;实际上等于变相增产。”
下游需求萎靡
从需求来看,表面上看似乎一片祥和。
全球方面,IEA在年初预计,2019年的原油需求量将增加140万桶/日,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国内,刚刚公布的4月原油进口数据显示,凭借1068万桶/日的进口水平,中国几乎打破美国尘封14年的记录,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单月原油进口量最多的国家。
但是,在原油进口后的下游炼化加工方面,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可以说是一片哀鸿。
中石化今年一季度的炼油板块净利润114.8亿元人民币,和去年相比下降超70亿元,降幅高达38%;埃克森美孚则直接录得亏损2.56亿美元,和去年9.4亿美元的利润相比天差地别,平均每天就要亏400多万美元。
众所周知,往往在原油价格下降的时候,炼油业务将会为石油巨头们提供一个保护网,防止业绩快速下滑,但事实告诉我们,目前全球原油下游行业出现了问题。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去年一季度我们购买中东原油是有折扣的,但是今年重油供应紧张,一下子贴水就涨了两三美元,这对中石化这种企业来说可能是非常不利的消息。”上述央企人士告诉记者。
而这样的市场状况,随着伊朗制裁的继续进行,似乎不会得到改变;同时,成品油等消费市场的低迷,也让未来相关企业承受巨大的销售压力。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一位长期观察原油市场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包括中国,今年尽管进口了很多原油,但是成品油消费量增速并不明显,炼化业务面临严重的压力。”
他认为,随着未来石化行业的业绩下滑信号更加明显,对原油的具体需求将会慢慢调低:这终将会影响到对供需整体的预估,也会影响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