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热衷在港“落子”公募基金出海衔枚疾进
置身于金融开放的洪流中,公募基金公司国际化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被视为出海桥头堡的香港子公司,年内陆续有建信、鹏华、汇添富3家大型基金公司申请设立。与此同时,去年4月QDII额度重启后,也有创金合信、中欧、长城等5家基金管理人密集申请QDII业务资格,为海外投资铺路。专业人士指出,公募基金出海热情的升温,与金融开放政策的推动息息相关。虽然目前仍面临着海外市场复杂程度高、中资机构缺乏历史业绩积累、盈利能力不足等难点,但未来金融机构出海前景广阔,需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磨练内功。
年内3家公募欲香港“落子”
公募基金公司国际化的步伐悄然提速,被誉为出海桥头堡的香港子公司,一些尚未触及的头部机构,已加快脚步,拟设立旗下的分支机构。
据证监会公布的最新一期《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表》显示,截至4月30日,今年以来,包括建信基金、鹏华基金以及汇添富基金在内的3家大型公募基金申报设立香港子公司。其申请材料分别于1月、3月和4月获接收,也均进行了材料补正。
目前同样处于设立香港子公司申报待批阶段的还有前海开源基金、永赢基金和中欧基金。其中,前海开源基金于2015年11月申报,最新进展为收到第一次反馈意见。永赢基金于2016年4月申报,并于同年5月进行材料补正。此外,中欧基金在2018年11月递交申请材料,并于今年1月收到第一次意见反馈。
而已成立的公募基金香港子公司数量看,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至少已有24家相应机构成立。
但作为公募基金香港子公司,多年来发展具体情况如何?在海外市场布局了哪些业务?一直以来却鲜有人知。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进行了采访咨询。
规模方面,较早一批设立的香港子公司已斩获颇丰,以招商基金为例,旗下招商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资产”)最新规模已达到约10亿美元,人员13人,规模排名处于同类在港中资机构的前列。而易方达基金旗下香港子公司,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方达香港”)2019年公司最新规模已突破600亿元人民币。
据悉,易方达香港截至2018年底,公司旗下人员约70人,而投研团队已超出整体人数的一半,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固收、权益以及另类投资等类别的双向跨境资产管理服务。
具体到业务层面,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公募基金香港子公司的业务侧重点各有不同,招商资产总经理白海峰表示,旗下业务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境外投境内方向,比如成立了债券通、境外QFII等产品;另一部分是境内投境外方向,也成立了境外FOF、国际投资的公募基金等,这两部分业务近两年在规模和净值上都有显著的增长。
易方达香港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公司在投资区域及品种方面,主要包括大中华区,即A股、港股,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等,债券方面由原有的中资美元债也发展至海外新兴市场以及部分发达市场的国债。此外,还布局了货币基金等产品。
额度重启后QDII后备军扩容
实际上,在专业人士看来,相比于成立香港子公司,先拿到QDII业务资格更为重要,母公司可以成立QDII基金进行试水,为真正的出海积累经验。而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部分基金管理人也将其国际化拓展的脚步放在QDII业务资格上。
证监会审批进度详情显示,近期,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东证资管”)提交了申请QDII业务资格的材料,且已于4月30日获接收。
除了东证资管外,继2018年4月QDII额度重启以来,创金合信、中欧、长城以及民生加银共4家基金公司先后上报QDII业务资格的申请材料。而从最新进度看,创金合信基金已于4月25日获受理,其余3家则处于完成补正的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中欧基金、长城基金和民生加银基金3家,也都在今年3月之后申报QDII业务资格,申报时间分别为3月14日、3月29日和4月12日。而据公开数据显示,在创金合信基金之前申报并排队的6家基金公司,QDII业务资格的申报时间多在2016年甚至更早。
对于选择当前时点密集申报QDII业务资格的原因,长量基金资深研究员王骅则认为,一方面是2018年QDII额度放开,共有21家基金公司的投资额度得到获批或有新增,目前A股市场正处在急涨之后的震荡期,全球配置资产的需求也在持续升温,在此时申报也是顺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随着资产配置概念的逐步普及,FOF和养老目标基金都需要海外市场工具,发行产品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基金公司的全球化配置能力。
金融开放力推“走出去”
不可否认,公募基金公司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与近年来整体金融开放政策的推动息息相关。
2018年4月底,沉寂近三年的新增QDII额度审批再度开闸。83亿美元的新增额度中,公募基金共拿到了57亿美元,占比超六成。同年5月,中国证监会就《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9月,新规正式落地。
据悉,《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维持适当门槛,支持机构“走出去”;规范业务范围,完善组织架构;督促母公司加强管控,完善境外机构管理以及加强持续监管,完善跨境监管合作共四个方面。
今年4月18日,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在“2019年一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2019年外汇管理局支持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参与外汇市场,丰富外汇市场主体类型。话声刚落,4月底QDII额度就迎来9个月后的首次扩容,QDII投资额度由3月底的1032.33亿美元增加至1039.83亿美元,合计增加了7.5亿美元。而此次增加的额度全部分配到公募基金手中,南方、华夏、易方达、国泰、华安5家基金公司各自新增1.5亿美元的QDII额度。
十一年出海路漫漫
回溯公募基金业的出海历程,还要从2008年说起。
2008年4月8日,《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设立机构的规定》发布实施。同年7月,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证监会批准成立,成为首家走向海外的内地基金管理公司。随后,易方达、嘉实、华夏等基金公司陆续获准开设香港分支机构。也就是说,基金公司“出海”已历十一载。这些年基金香港子公司的国际化路程都经历了哪些困难?
在上述易方达香港负责人看来,公司虽成立已达十年,但仍以创业公司定位自身。实际上,这也是很多公募基金香港子公司的真实写照。
“作为中资机构来到海外,在投资品种、销售以及中后台层面遇到的挑战都相当大,如海外业务复杂程度高、标准化程度低,同时,还要符合各地不同的监管要求。”该负责人坦言。他还对北京商报记者补充道,一开始遇到的难题是如何迅速适应海外市场,其解决的办法就是像创业公司一样“硬啃”。着眼当前真正的难点还是在打造海外资管平台的过程中,遇到的海外成熟金融机构由于历史因素形成的标准不统一。
白海峰则认为,最大的挑战是历史业绩积累、人才紧缺以及盈利能力不足。他表示,我国公募基金的历史可以追述到1998年,迄今为止也只有21年的历史,如果按照第一批QDII基金出海,计算境外投资历史也就十年左右,而我国基金公司在境外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历史就更短。因此相关产品的历史业绩积累不足是我们出海后,面对国际投资者所必需正视的挑战。
而与此同时,由于海外成熟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运营成本的刚性需求,刚出海时,境外子公司的盈利能力不足,无法自给自足,需要靠母公司不断投入的经营状态,也是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尽管海外市场发展较国内市场更早,更加成熟,但在市场专业人士眼中,国内资管市场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标准化程度高,包括中后台的标准、托管行的标准以及数据统计的标准等。
就公募基金设立香港子公司的发展前景来看,白海峰认为,中港基金互认、港股通、债券通这几个双向互联互通渠道,使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成为了世界第二大规模的互联互通的资本市场。这种互联互通的时代背景,给香港子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同时,内地资本市场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体以及香港成熟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内在特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香港子公司会面临着大量历史性战略投资机遇以及重大业务机会。能否把握住这一机会,将是未来十年一流公司与二流公司的分水岭。
北京商报记者苏长春刘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