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屏幕里的上海智慧公安:潜逃17年的杀人嫌犯落网
潜逃十七年的杀人犯,经过检查站时,被警方识破;两男子相约来上海抢劫,下飞机后还在筹备,就被警方抓获;3200余个智能安防社区基本实现可防性案件“零发案”。
上海“智慧公安”自2018年全面推广以来,上海的街面、社区、入沪通道等领域,覆盖了各类感知设备,可感知公共安全领域的各类风险。“精细”、“智能”正在成为这个城市治安管理的关键词。
潜逃17年的杀人嫌犯落网
2019年1月6日下午3点,一辆轿车停在上海青浦区沪常检查站附近。身穿紫色衣服的女子,从后排走下来,进入检查站大厅上厕所。
她刚迈进大门,后台警报声响起。当时,民警陆春晖正在大厅内值班,警报响起后他看到,前方的显示器上出现了紫衣女子的“真实面目”——她叫李燕(化名),云南人,曾在17年前涉嫌杀害男友,被当地警方列为在逃人员。
陆春晖立即带辅警上前盘问。李燕谎称自己叫张某某。经盘问,其身份被迅速识破。
暴露身份后,李燕向警方交代了杀人潜逃的事实。她说,杀害男友后,她改头换面,辗转多地。期间,做过服务员、酒吧推销员等工作。
虽然李燕的外表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智慧公安”系统仍将其准确识别出来。
“智慧公安”用高科技为上海密织一张安全网。自2018年起,上海市全面推进“智慧公安”建设,上海的街面、社区、入沪通道等领域,覆盖了各类设备,可预测公共安全领域各类风险。
女儿被绑架要缴纳20万赎金?公安介入破局电信诈骗
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一块巨屏,感知着整个城市的变化。
路面交通情况、重点场所的动态、火灾情况等均会在这块屏幕上展现。
“上海的各种监控接入我们这边,都可以调取。比如高架桥、地铁站和火车站的监控。”上海市公安局指挥部指挥中心一名民警介绍。
通过对城市里的每一起异常状态的感知,警方可以迅速在源头上遏制案发。
2018年1月17日13时许,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反电信诈骗中心)侦查发现,境外诈骗分子与上海市民王林(化名)长时间通话。
反电信诈骗中心立即展开调查,并联系上王林的父亲。她的父亲接通电话后,说女儿被绑架了,对方要其缴纳20万元赎金,才肯放人。反电信诈骗中心根据此类案件的特点,意识到王林可能陷入电信诈骗的圈套,便立即与属地派出所、商业银行联系。
当日16时,警方联系到王林,但已被“洗脑”的王林不肯反馈任何信息。此时,属地民警与王林的父亲赶到她家门口。听到民警与父亲讲述后,王林才知道被骗了。
据悉,上海市公安局为了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开发了相关智能分析系统,可识别正在进行中的疑似诈骗行为。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还与市公安局指挥部指挥中心、治安总队建立了联合劝阻机制,警情直接推送至被害人所在社区民警、居委干部、楼组长,第一时间组织力量上门劝阻被害人。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智慧公安”的支撑下,上海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破案数同比上升31.8%,抓获犯罪嫌疑人数量同比上升151.9%。2.4万余名潜在受害人被成功劝阻,避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34亿元。
在重大刑事案件方面,“智慧公安”的支撑作用同样显著。“上海已经连续四年保持命案全破,此外,16起命案积案也成功破获。”上海市公安局一名民警介绍。
一块屏幕预测节假日客流量
每逢节假日,位于黄浦区的外滩,常常会聚集大量客流,安保压力巨大。这时,对客流量的预测及判断,就成为分配安保力量的重要依据。
黄浦公安分局指挥处指挥中心主任蔡立新介绍,在四五年之前,外滩河堤上客流量的增减,大多是靠目测、凭经验。“以前有个方法,指挥中心有一块监控屏幕,我们会把屏幕中所有人的归拢在一起,观察人数在屏幕中的占比,以此来判断人数的增减。”蔡立新说。
对于拥挤程度的判断,也有一个传统的方法——看人头。在监控中看,如果旅客们从头到脚都能显示出来,证明路段畅通;如果只能看到胸部以上,则出现了拥堵;如果黑压压一片,只能看到头部,那证明这里已经十分拥挤了。
这种传统的方法,可以统计大致的客流量,但没有办法快速、准确监测客流变化。除此之外,蔡立新提到,“整个外滩全部是开放的,今天到底会来多少人,没有办法知道,这是最让我们困扰的。”
面对逐年增加的大客流压力,黄浦公安分局依托“智慧公安”,建立了大客流分析系统。客流的密度及路面拥堵情况,均可以呈现在一块电子屏上。”以外滩江堤为例,如果一处路段出现拥堵,我们会在附近道路进行管控,只能出不能进。这个区域增量减少,人数密度便会慢慢下降。”
“系统可以通过分析数据,预测节假日中,会有多少人到黄浦,这样我们就可确定需要安排多少警力,采取多少措施,以确保安保工作平稳运行。”蔡立新说。
智能安防社区建设后盗窃犯被抓
2017年,普陀白丽地区阳光水岸苑小区通过社区民警和首届业委会的推动,改造小区智能化安防设施。
如今,小区居民必经的公共区域,安装了智能识别系统,所有楼宇配备了智能门禁系统。2017年10月改造以来,小区入室盗窃实现可防性案件“零发案”。
智能安防社区,设置了大量的感知系统。小区内井盖被挪动、门禁未关、高空坠物、发生火灾,感知系统均能迅速监察到,并将预警消息推送到居民、物业或相关负责人的手机上。
2017年8月22日,松江九里亭奥林匹克花园小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警方勘查现场发现安防设施薄弱,于是将小区列为3个区级智能安防建设样板之一,并于2018年6月底建成。智能安防社区建成不到1个月,此前的盗窃嫌疑人郑某再次光顾,被预警模型瞬间比中,还未得手就被抓。警方顺藤摸瓜,在外省市又抓获另5名犯罪嫌疑人。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以街道、镇为单元,通过布设基于感知网的各类智能感知设备,全域、多维、即时感知小区安全风险。截至今年1月,全市已“智慧化”的3200余个小区全部实现可防性案件“零发案”;建成智能消防感知系统的3500余栋高层建筑全部实现“零火灾”。
新京报记者赵凯迪
编辑曹林华校对郭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