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渝北让劳动教育走进课堂走向田野
劳动教育走进课堂
全国教育大会闭幕后,“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掀起了讨论热潮。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怎样的位置、如何将劳动教育落地生根,是不少教育人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近年来,渝北区不少小学借力周边资源,让劳动教育走进课堂,走进田野。
立人小学
将劳动教育融入全过程
2015年,立人小学集体搬迁至新校。迎接立人小学的不仅是全新的校园,完备的设施,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立人小学不断实践“积广智,担大任”的办学理念,以“规范立行”、“特色立身”、“素质立人”为发展思路,形成良好口碑与社会影响。
近年来,立人小学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活动及德育项目,让学生从劳动教育中获益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
立人小学在课辅活动中融入刺绣、种植、茶艺等项目,配备专业指导老师,带动孩子们一起动手,让孩子们在课堂外收获劳动的喜悦。
立人小学在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包粽子迎端午”“九九重阳,久久关爱”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用双手感知文化的厚度和劳动的快乐;开展“我是整理小达人”比赛活动,使学生们在积极竞争中学会整理方法,树立了“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
在立人小学看来,教育的主体不仅是学校,还有家长、社区。立人小学创新开设“孝心孝行”德育项目,配合《最美假期作业》等校本教材,动员孩子在假期参与做饭、清扫等家务劳动,做好实时自评与家长测评;结合渝北区文明城区建设,开展“小手拉大手·一人带一家”文明活动,让孩子通过文明体验、志愿服务宣传文明正能量、传播文明正能量。
通过课程、活动的全过程融入,学校、家庭、社会的全方位参与,立人小学将劳动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兴隆中心校
劳动课程激活乡村教育
兴隆中心校午饭时间,孩子们吃着自己种植的蘑菇,笑开了花。
兴隆中心校秉承“寻自然之道,成生命之美”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品端行美、体健形美、多才艺美、乐学智美”的全面发展的学生为育人目标。2014年,学校授牌“乡村少年宫”,结合农村学校地域优势,在渝北区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学校因校制宜,立足学校地域特色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种植、养殖、手工艺术工作坊等校本课程,极大的拓宽了劳动教育渠道,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
早在多年前,兴隆中心校就尝试探索蘑菇种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学校根据自身师资特点,腾出专用教室,自主编写《蘑菇种植》《蔬菜种植》等校本教材,在全校分段开展蘑菇种植、蔬菜种植教学。
每到周三下午第一节课后,兴隆中心校的孩子们都会走出教室,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要么自己动手制袋、混料、装包、消毒,要么适时调控蘑菇生长需要的温度、湿度,要么带好纸笔做深入细致的观察记录,孩子们宛若一个个蘑菇种植小专家。
在蘑菇种植课程的带动下,兴隆中心校开辟“耕读园”,展示传统农耕生活、养殖兔子、种植蔬菜;开设“天工贴趣坊”(渝北区首批命名的中小学艺术实践工作坊),让孩子们从认识身边五谷到动手制作五谷贴画、布条画、纸浆画;今年,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一块“自留地”,让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去感知春秋冬夏、节气时令,体味自然遵循,生态兴小。
劳动教育让生态兴小焕发新时代活力!
石鞋小学
农耕文化润泽童年
“老师,尝尝我包的饺子吧!”石鞋小学一场市级教育展示活动上,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的各类手工美食,让嘉宾们饱了口福,竖起大拇指。
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乡村学校,石鞋小学结合地域特色,秉承“七彩”办学理念,化田野为课堂开展劳动教育,为乡村孩子打造成长的快乐天地。
借力乡村少年宫项目,石鞋小学打造以农耕文化的主题的农耕长廊“农舍”,集中展示乡村生活、生产用具,并配以文字介绍,结合语文、美术等课程,让劳动实践走进课堂,让孩子们在校园生活中接受农耕文化的熏陶。
学校配备2亩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打造“农耕园”。园内种满桃李树,各类蔬菜瓜果,寓意石鞋小学“桃李满天下”“个个顶呱呱”。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块“责任田”,动员每一个孩子参与其中,自行管理、种植。桃李树上挂满青果、蚕豆枝上结满豆荚,“农耕园”里一片欣欣向荣。据介绍,今年,学校将进一步扩大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届时,全校师生都能吃上自己种植的健康蔬菜。
水稻种植是石鞋小学劳动教育一大特色。据介绍,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播种糯水稻,将田野当做校本课程实践课堂,自行施肥管理。中秋佳节,学校开展“忆中秋”主题活动,组织孩子们用自己种植收获的稻米打糍粑,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体会劳动的不易,品尝劳动的果实。
历经多年探索,石鞋小学获评市级农耕文化特色项目学校,多次承办市级展示活动。在石鞋小学,孩子们真切地体验着种植、民风民俗,触摸着历史悠远的农耕文明,领悟着“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传统文化。
谭茭万芮杉覃燕图片由渝北区教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