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迈向“世界显示之都”
31英寸全高清印刷OLED显示屏。巩固好开局增强新动能
广东聚华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成功点亮31英寸全高清印刷OLED显示屏,性能领先国内;推出400ppi的超高分辨率印刷AM-OLED显示样机,是至今报道采用印刷技术的最高分辨率显示器件;制造全球首款结合量子点与OLED技术优势的喷墨打印H-QLED显示样机;
金发科技研发了“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是亚洲唯一完整掌握聚合、改性及终端应用核心技术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企业;
广汽集团建立了全球首个能源综合利用工厂,以5.2万块光伏板打造太阳能屋顶,年发电1677万度,占工厂满负荷耗电量15%;
这些企业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广州制造。记者从广州市工信局获悉,去年广州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约2736亿元,现有重点新材料企业1008家,其中百亿级企业有2家,十亿级企业有27家。广州,在打造“世界显示之都”的路上奋勇前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段郴群通讯员穗工信宣(署名除外)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聚华:
“卷着报纸电视”叹早茶
今年1月,聚华在美国CES展会上展出全球首款结合量子点(QD)与OLED双重优势的喷墨打印H-QLED显示样机,引人瞩目。同样在今年,聚华成功制作并点亮了31英寸超高清(UHD/4K)印刷OLED显示屏,其分辨率达到3840×2160,亮度超200nit,峰值亮度超350nit,亮度可视角大于160度,色度可视角达120度。
“广东聚华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瞄准的是显示技术最高端的一级——印刷显示技术,通过印刷或涂布技术,代替传统半导体工艺或真空工艺来制作显示器。印刷显示被誉为大尺寸柔性显示的孪生兄弟,没有印刷显示技术作后盾,类似报纸的柔性显示器几乎不可能大批量供应。”广东聚华总经理付东说,下一阶段将重点开发基于柔性基板的显示器。“未来老广‘卷着报纸电视(柔性显示屏)’去叹早茶或将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富士康10.5代液晶面板项目、乐金显示8.5代OLED项目、创维智能产业创新基地等龙头项目为广州加快打造成为“世界显示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汽集团:
打造“世界级汽车硅谷”
广汽新能源智能生态工厂是全球首个能源综合利用工厂,工厂总体规划产能40万辆/年,首期生产能力为20万辆/年。记者了解到,工厂采用5.2万块(8.5万平方米)光伏板打造太阳能屋顶,年发电1677万度,约占工厂满负荷耗电量的15%;自建动力电池储能场,一期储能达1000千瓦时。此外,工厂大量使用先进环保技术,如涂装车间采用液态阻尼材料喷涂技术,水性环保LASD材料全自动化喷涂,车内苯醛类VOC降低49%;绿色薄膜工艺,采用先进的绿色薄膜工艺(锆化),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
“建设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将有力推动广汽集团从汽车传统制造集团向绿色生态汽车集团转变,传统汽车制造向未来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变的战略转型。”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未来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将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汽车硅谷”。
金发科技:
研发完全生物降解塑料
为破解“白色污染”难题,金发科技在广州研发了“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据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战略官李建军介绍,公司对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技术研发投入持续了十多年,目前公司已经成为全球领先,亚洲唯一完整掌握聚合、改性及终端应用核心技术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企业。
如今,金发科技获批建设全国新材料领域首家“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同时还牵头筹建省轻量化高分子材料创新中心。
市工信局:
培育新材料产业集聚基地
数据显示,2018年广州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约为2736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36%。广州现有重点新材料企业1008家,其中百亿级企业有2家,十亿级企业有27家;拥有17个新材料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包括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广州市工信局表示,广州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做大做强本地新材料企业、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未来将进一步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企业主体、推动新材料创新体系建设、促进新材料产品推广应用、构建新材料产业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广州还将聚焦新材料重点招商方向,瞄准全球500强和中国500强等重点目标企业,以新材料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主阵地,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四大新材料特色产业链,优化组合产业链过剩环节,扶持培育薄弱环节,补好缺失环节短板。
凸显“聚”优势形成“点”突破
红色更红、绿色更绿、可视角度更宽……今年1月,“广州制造”的又一重磅产品——全球首款结合量子点与OLED双重优势的“喷墨打印”显示屏在美国CES展会上引发广泛关注。得益于近年来广州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的加速发展,这一成果的取得并不意外。
如今,新材料和精细化工领域已成为广州发展的又一汪源头活水,产值过亿企业超三百多家,富士康、乐金等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各类规模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做?归根结底,要围绕“创新是第一动力”做文章、下功夫。创新是众智众力的集中体现,把一大批有识之士聚拢起来、相互砥砺,才会有创新活力的持续迸发。因此,凸显“聚”的优势,对广州而言至关重要。既要以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一大批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也要在产业结构上强优补弱,使要素集聚的质量和数量相得益彰。
当然,凸显“聚”的优势,必先取得“点”的突破。进一步推动广州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加快发展,还有赖科研、招商、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拿出亮眼成绩。比如,大力引进国家级科研、检测、标准等权威机构,推动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再上台阶;打造新材料产业集聚基地,为创业孵化、成果转化汇集强大合力。通过这些工作的高效推进,广州发展新动能的培育也将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取得更大成绩。
(广州日报评论员毛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