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水青山普惠民生福祉——三江源国家公园蹲点采访报道之五
同是一座山,还是那些人。
10年前,四季游牧,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
10年后,告别游牧,下山定居,退牧还草有多种补贴,每户还有一个生态管护员,管护员年收入21600元。如今,三江源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65元,10年间年均增长12.4%。
留得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生活随之改善。这是记者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深入三江源核心地区,看到的、听到的,农牧民生活的最大变化。也折射出一个道理: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定有所居,享受更多生态红利
初春,广袤的三江大地雪山连绵不断,虽然草原还未返青,但消融的潺潺流水,已经将春天的信息传递到这片高天厚土上。
行走在三江源,我们看到,草原、湖泊、湿地、野生动物、牛羊……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成效已经显现。
行走在三江源,我们感知,随着一项项生态环保工程的实施,群众的生产水平、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在不断提升。
走进牧民多叶家,感受家的变迁——从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到定有所居,多叶是许许多多牧民的缩影。
随着天气渐暖,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君曲村32岁的多叶,带着蹒跚学步的小儿子,去县城以南,看着新楼房主体一天天完工,马上进入装修阶段,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2000年前,多叶还和大多数牧民一样,在牧区放牧,一家三代居住在50平方米的土房子里。2001年,多叶随家人搬进县城,住上了60平方米的土木房子,尽管放牧依然是他的主要工作,可生活在城里已经让他充满了对生活的无限憧憬。
2014年,已经成家立业的多叶如愿以偿搬进了政府分给他的游牧民定居房,从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生活。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以为要居住一辈子的游牧民定居房,划在治多县城市规划拆迁范围内,这就意味着他将面临再一次的搬迁。“这一次,真的是做梦都没想到。再等2个月,我们一家就要住楼房了,而且是拎包入住。”多叶呵呵呵地直笑。一旁的妻子接过话茬说,9月份,5岁的大女儿永吉措毛就要上城南幼儿园,还是全免费。
坐在多叶一家临时租住的牧民新村的房间里,伴着温暖的火炉,回味着这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草原奖补一人5800元,按三口人计17400元;生态管护员收入21600元;多叶还是君曲村二社社长,年工资1万多元……多叶不由自主地给我们算起了家里的收入。
“一年近6万元的收入,不愁吃、不愁穿。前不久刚把小轿车卖了,换了一辆越野,尽管都是二手车,可这也算是‘鸟枪换炮’吧。”陪同采访的治多县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副局长仁增多杰风趣幽默的翻译,令大家开怀大笑。
这笑声是我们对多叶一家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等搬进楼房,我打算租个铺面,开个小卖铺。现在全村500多户,40%的人家住在县城,县城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交通便利,孩子上学方便,老人看病更方便。”多叶说,很幸运,我们赶上了好时候。
“保护环境首先要尊重环境。要转变落后的资源利用模式,民生改善了,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向大自然直接索取的就少了,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近半个月的蹲点采访发现,在三江源地区,解放思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崛起”,已成为干部职工、牧民群众的共识。
“强化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处理好牧民群众全面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推动国家公园建设与牧民群众增收致富、转岗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建立国家公园共享共建长效机制。”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努力使牧民群众能够更多地享受改革红利,充分调动其参与保护生态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参与国家公园建设。
“生态体验”,开辟绿色致富新路
天空,蔚蓝明亮;江河,奔流欢唱;群峰,巍峨壮丽;草原,人畜兴旺;牧民,丰衣足食……是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愿景所在。
建设国家公园,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就是青海最大的民生工程。
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昂赛乡管护站,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将生态管护工作与牧民脱贫工作相结合,在全乡开展“生态体验”旅游扶贫项目,免费为21户贫困户发放“旅游小屋”,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体验”旅游示范点,为身处三江源腹地的牧民开辟了一条绿色致富新路。
昂赛乡年都村53岁的生态管护员云塔就是发展“生态体验”增收致富的典型。
今年1月28日,云塔和女儿中央在玉树市采购完水果、蔬菜等后,径直赶往机场接远道而来的客人马敬能夫妇,他们此行的目的是“生态体验”。
云塔家住在离昂赛乡政府20公里的峡谷里,除了房前屋后景色宜人外,最主要的是云塔是一名很好的向导。住在云塔家18平方米的集装式标准间里,马敬能夫妇享受着原生态的藏族生活,在云塔的向导下,欣赏了昂赛丹霞地貌、森林草原、峡谷流水、野生动物等多种自然景观,直到2月8日才离开。
12天,马敬能共支付云塔家住宿费7200元(一人一天300元),车费5000元……翻开云塔的记录本,清晰地记录着,云塔自去年10月经营“生态体验”以来,接待客人2批,增加收入13000元。而云塔家这间集装式标准间和配套热水器、洗漱间,全部由政府免费提供。
昂赛乡副乡长才旺多杰说,“生态体验”就是将自然保护和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在全乡三个村先选拔了22户牧民作为接待家庭,为自然体验者提供食宿,担任向导上山观赏野生动物。在最终的收益中,45%属于接待家庭,45%属于社区,用于公共事务,10%用于野生动物保护基金。才旺多杰说,目前有一户因接待不规范而淘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昂赛人的“生态体验”应该算是这福祉里的典型之举。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晓南说,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公益岗位“一户一岗”模式推开,当地1.7万牧民加入生态管护队伍,渐成生态保护主体,内生动力全面激发。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绿色发展……一系列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绿色发展等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幸福指数有了明显提升。10年来有近十万牧民放下牧鞭转产创业,加快走向了保护生态和绿色发展奔小康的新征程。
绿色福祉,群众成为当然主角
绿色,生命的绿色,发展的绿色,民生的绿色,国家公园绿色“发展红利”不断衍生变化,内涵不断丰富。
曾几何时,玛多县民族中学的学生惊喜地发现,学校教室、宿舍的暖气片、管道焕然一新。他们不会想到,学校从此告别煤烟,开始使用清洁能源供暖,这也是全国高寒高海拔地区使用清洁能源供暖的示范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满足全县5000人一年11个月的取暖,采暖面积达29万平方米,每年可替代标准煤20712吨,减少碳粉、二氧化碳等排放70198吨。
行走在国家大公园,除了蓝天、白云、草原、雪山、湖泊、牛羊……三江源绚丽的自然风光之外,还有另一幅美丽风景: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整齐温暖的宿舍楼里快乐地学习生活。
“一个都不能少”,力争让所有牧民孩子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这是所有牧区学校努力奋斗的目标。4月16日,走进治多县加吉博洛镇吉尕小学,我们完全不顾高海拔带来的不适,和这里的孩子们一起,嬉戏在塑胶操场上,畅游在书海中,用心感受着这里的一切美好:漂亮的教室、整洁的宿舍和食堂、新铺设的塑胶跑道以及信息化全覆盖。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金不换”宝贵财富愈加殷实,群众成绿色福利、生态福祉当然主角。
大美青海,美在生态。
青海是三江源头、“中华水塔”,同时又是欠发达省份,集西部地区、高原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于一身。既要筑牢生态屏障,又要同步建成小康,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成为青海发展的必由之路。
“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国家对于青海发展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青海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下决心抓好生态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让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始终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创造高品质的幸福美好生活。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守护好“三江源头”、保护好“中华水塔”,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牢牢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让各族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建设国家公园省,展现大美青海情,我们步履铿锵。(林玟均罗连军咸文静)
记者感言
良好生态民生之福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但此时的“吃法”和彼时的“吃法”却大相径庭。10年前,靠的是山上游牧,这一短期“吃法”,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而10年后,告别游牧,下山定居,退牧还草有补贴,仅靠每家一个生态管护员岗位,年增加收入21600元,翻了10倍有余,并实现了长期“吃法”。
同是一座山,还是那些人,不同之处在于,发展方式变革,效果大不一样。
这个从未有过的变化,正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结果。今天我们看到,踏着新时代的节拍,青海1.7万三江源牧民群众加入生态管护队伍,逐渐成为生态保护的主体。开展生态管护工作期间,完成绩效考核的牧民每月可获得1800元收入,5口以下的家庭因此实现稳定脱贫,保护生态积极性日益提高。
此外,三江源牧民在亲身经历生态退化带来的生活艰辛之后,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绿色饭”,尝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甜头,内生动力全面激发。行走在三江源地区,我们看到,沿着公路自发捡拾垃圾的牧民不在少数,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是生态管护员。可见,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公益“一户一岗”机制下,“一人被聘为生态管护员,全家参与生态保护”的新风正在兴起。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国家公园,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青海最大的民生工程。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让我们看到了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许:天空,蔚蓝明亮;江河,奔流欢唱;群峰,巍峨壮丽;草原,人畜兴旺;牧民,丰衣足食……(林玟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