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二艺节展览板块重大突破: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三个国家级专业展览首次同时呈现
今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将实现诸多的第一次。其中,美术、书法篆刻、摄影3个国家级专业展览首次在同一场馆同时呈现;文创产品也是第一次纳入到中国艺术节框架中,丰富了中国艺术节的整体格局。
由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将于5月21日—8月14日亮相中华艺术宫。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也将于5月19日至2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目前,展览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上海各相关方面全力以赴积极备战,将有多重艺术的惊喜等待观众去现场体验。
“三大展览齐聚中华艺术宫,得益于我们得天独厚的场馆条件,同时也要体现我们优质的‘软件’。面对规模巨大的国家级大展,中华艺术宫全馆动员,全力以赴,从征集、评审,到设计、展陈,再到艺术普及、文化惠民,我们都要做到最好,体现上海的水平。”中华艺术宫馆长李磊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首次在上海实现视觉艺术突破
“三大展览汇成视觉艺术大展,是中国艺术节历史上的创举!”早在展览评审阶段,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就这样感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上海市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上海正日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文化供给、文化惠民上充分投入,并为视觉艺术建构了立交桥式的多维平台。这些都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举办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许江认为,此次展览的艺术呈现对于中国艺术界有着重要突破,这和上海的城市文化特质有着密切关系。西学东渐最早产生影响的地方是上海,艺术教育最早产生的地方也是上海,近几年来,上海打造了许多国际级的艺术场馆,举办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开拓性艺术活动。上海视觉艺术展览的活跃程度、门类丰富性在全国名列前茅,甚至可与纽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比肩。“在这样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举办,使得本届艺术节和以往有着明显区别,其他城市很难有这样的体量和文化基础,能够在展前做相当充分的准备。”
创作优秀成果集中展示
据了解,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通过提名邀请和公开征集的方式,将展出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和水彩(粉)画等门类的美术作品600件左右、书法篆刻作品300件左右、摄影作品300件左右。这也是近3年来我国美术、书法创作的最新优秀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征集作品中,大量中青年艺术家一系列新的反映现实题材的有温度作品让参与作品评审的专家尤为惊喜。从中可以看到艺术家们正越来越重视生活的感受,他们沉下心来,贴近真实生活获取创作灵感。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认为,这些现实题材作品的表现方式上并不是图像式的描述,而是以新的艺术形式和创造理念表达新的感受。“从作品中也可看出艺术语言在发生变化,时代在发展,新一代的作者已经和前人面貌不同,这些作品也承载着时代发展和艺术发展的重要印记。”
大量反映中国社会时代发展作品的涌现也让范迪安印象深刻,“深入生活的深度决定艺术水平的高度。近几年来,美术创作者们脚踏坚实大地,用画笔记录正在发生的伟大历史变革和人民群众崭新生活面貌,特别体现在对重大历史主题和现实题材的关切上,艺术家创作的新观念、新视角,比以往更加深刻自觉。”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品体现出不同地域生活现实的丰富性,其中既有展现大都市城市生活变迁的作品,也有描绘边疆地区广大农村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中国美术新的发展态势,也是中国美术界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后,在创作思想上发生变革的体现。
“书法相对其他艺术门类门槛较低,能否创作出时代的高峰和经典,对于当代书法来说尤为紧迫。”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指出,此次书法征集和应邀作品的艺术质量整体超出预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代表了当前书家创作水平,也体现出书法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天我们要进入经典的时代而不是群众普及的时代,通过这种高端展览树立时代公认的经典标杆意义重大。”
此次呈现的摄影作品则以时代新画卷为主题,展现近三年以来的重大事件,各种新风貌、新生活等。广大摄影家们用艺术的手段展现民族自信自强,捕捉劳动者风采,展现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的幸福生活、衣食住行的新变化等,透过镜头的语言,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将集中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在舞台艺术创作、演出以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面的优秀成果。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区市逾700多家文化机构携演艺类展品、文创类产品参展,24台推介演出将亮相博览会,观众可直接在“十二艺节”官网或博览会专属网站上免费预约观展。
大尺幅丹青反映时代气象
大尺幅作品多是此次展览的一大特色。过去,由于展览空间的限制,使得类似展览不得不限制尺幅,此次展览得益于中华艺术宫的良好展陈空间,首次不限作品尺幅,让艺术家可以最大限度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由发挥。这些大幅作品都来自艺术家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也体现中国艺术家的文化抱负——要画出时代的大画。
“如今传统文化氛围愈加深厚,国家发展气象愈加丰沛,美术也需要脱颖而出一批时代气象的大画。”范迪安指出,在更大的尺幅上,艺术家们放开笔来,以大美之意描绘时代感受,这一美术界的新变化,也在中国艺术节的美术展览中得到鲜明的体现。艺术尽管不以大小定优劣,但有了艺术节宽阔的平台,和中华艺术宫的充分展示空间,艺术家要以更加丰富的形象,更加扩大的语境来反映时代发展的节奏,传达和时代相契合的感受。“大舞台要上演的是大戏。大画更能体现时代的整体气象,艺术家要有创造史诗的勇气。”他认为,创作大画,除了美术界的自觉探索,也和这些年各地重视支持一大批主题性美术创作有关。在上海,就先后组织了历史文脉、中华创世神话、时代风采等美术创作工程,为艺术家创作大画积累了丰富艺术经验。此次展览也选取了十几幅时代风采工程中的精彩作品,大到上海进博会,小到支部里的年轻人,它们从各个角度展现上海新时代的方方面面,成为展览的亮点之一。
此次呈现的大尺幅书法作品有20余幅,其中宽10米以上作品有4幅,这些作品气象丰沛,带来震撼的展陈效果,也将给观众带来更加大气蓬勃、酣畅极致的观展体验。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介绍,把书法篆刻纳入艺术节的展览体系是从上一届开始的,当时就已经涌现不少大尺幅佳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届则更加突出。“大作品多也是基于展厅大,展览时间长,专业水准高而设计的。过去书法展多限制尺寸,也限制了个性的发展,此次作为上届展览的延续和放大,相信在展出效果上是历届书法展览中最有震撼力的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不设奖项,意在展现艺术家本人与时代的关联。此次艺术节组委会在组织筹备展览的同时,也期待能够提供美术界关于时代精神、时代气象的学术交流,探讨每个艺术家站在时代中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