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景区社会责任补短板亟待加大“鞭策力”
杨维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责任云研究院近日联合发布了首本《中国5A景区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8)》,对选取的全国综合影响力前100名5A景区社会责任进行研究和评价。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5A景区社会责任状况不容乐观,有待提升。
据介绍,上述前100名5A景区中,得分在70分以上的5A景区仅有3家,超过65%的5A景区得分集中于50分至59分,21家5A景区得分不足50分。举轻可以明重,前100名5A景区如此,可想而知其他景区的情况有多么严重。在“只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已成广泛共识的今天,为何不少景区履行社会责任仍不及格?
究其原因,不一而足,但主要是思想上不够重视,动力和压力不足。毕竟,履行社会责任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而收益“看不见、摸不着”。对一些赚得盆满钵满、财大气粗的景区来说,他们没心思在这方面下功夫;而“挣钱”压力大的景区,同样是不情愿拿出“真金白银”,用于履行社会责任。在这些景区的经营者眼中,履行社会责任是“分外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去自讨苦吃呢?
应该说,景区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带来良好口碑和公共形象,也能增加景区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只要把握好了,完全可以转化为发展契机。《中国5A景区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8)》点名表扬的西湖景区就是一个例子——“免费西湖”不仅让中外游客尽情饱览江南秀色,也成为杭州市民休闲健身的首选之地。杭州市审计局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西湖免费开放使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事实证明,补上景区“社会责任”这块短板,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行业主管部门、协会要加大“鞭策力”,为各景区鼓劲增压。一是推进“标准化”建设。补上景区“社会责任”短板,需明晰标准,建立公共服务、社会发展、责任管理等项指标体系,明确目标任务,将服务质量、生态环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设定为强制性义务,为景区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操作指南”。
二是建立“排行榜”,并公开发布,接受社会审视和监督。针对少数景区满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实际情况,排名不仅要看“绝对值”,更要依据“相对值”。进而,通过科学的排名树立正确导向,营造景区“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三是舞好考核“指挥棒”。要建立完善激励、约束、督查和评价制度,对景区加强动态管理,健全退出机制。要加大社会责任在考核中的权重,并将考核结果与景区等级评定挂钩,该奖励的奖励,该惩罚的惩罚,实现以考核促落实、以考核补短板、以考核强作风。
当然,排名也好,考核也罢,都是手段,目的是加大“鞭策力”,促使各景区充分认识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算清眼前“小账”与长远发展“大账”的关系,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主动动起来、跑起来、快起来,使景区更加温馨宜人,拥有更强的生命力、更远的未来。
责任编辑:余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