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军队严禁用步枪打飞机。。。一个战士抗命后,18架美机的遭遇震惊世界!
来源:瞭望智库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步枪打飞机”,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儿,只是“抗日神剧”里的情节,在历史上没有真实发生过。
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事实上,中国军队使用轻武器射击飞机,有着相当的传统,无论是国军还是共军,案例都比比皆是;而且,敌人——日军方面的记载中,也记录着很多中国军队用步枪等轻武器成功击落日机的例子。
有人或许认为,二战后战机性能迭代提升,部分机型甚至进入喷气时代,轻武器总该没辙了吧。实则不然,朝鲜战场的美国先进战机,仍然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轻武器的严峻威胁,志愿军曾经在两轮射击中就击中美机18架,其中5架坠毁。
中国军队,尤其是中共军队,为何会有“步枪打飞机”的传统?而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库叔来讲一讲。
文|易万成
1
步枪能不能打下来飞机?
日军:我最清楚
“九一八”事变后,时任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马占山,率军在齐齐哈尔嫩江哈尔葛大桥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这就是中国抗战史上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役——江桥战役。
当时,马占山的军队使用的武器主要是“汉阳造”步枪,射程十分有限。面对日机的轰炸,马占山选出140名敢死队员,勇士们仰卧地上,枪口朝天,排成14排每排10人的方阵,当日机飞临方阵上空俯冲投弹时,勇士们便开枪射击。用这种方式,勇士们硬是用步枪打下了两架日机。
(图为马占山题写“还我河山”)
淞沪会战中,湖南第4路军第28军16师91团,在宝山击落三架日机。其中一架由机枪手卿伯金击落。
当时,淞沪抗战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日军在第一阶段作战中伤亡甚重,从国内调集重兵反扑。
1937年9月下旬,91团负责守护宝山城。一天下午,突然响起凌厉的警报声,日军一个中队9架飞机,分三排俯冲过来。
卿伯金在5名同伴的协助下赶紧架起“马克沁”重机枪的高射枪架。一梭子弹打出去后,一架飞机摇摇晃晃地坠在空地上,一名受伤的日军飞行员爬了出来。
“是个胖胖的日本鬼子。”晚年接受采访时,卿伯金回忆道:“飞机俯冲过来时,上面坐着的人你都看得一清二楚,你射飞机的其他任何部位都没用,只有打它的油门阀门,打中了,它立马栽下来。”
(图为95岁时的卿伯金)
如果说这可能只是宣传需要或者当事人晚年的记忆有可能不准确,那么作为敌人的日军,又是怎么说的呢?
抗战时期中国第一次击落日机的记载,反而是由日本方面记录的。
这是一架“乙式一型”侦察机,它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第三天,就被中国军队击毁。
(图为乙式一型侦察机)
根据日本战史资料,1931年9月21日午后,日本陆军航空兵独立飞行第八中队“乙式一型”侦察机的第六百二十五号机从沈阳东塔机场(日军称“奉天东飞行场”)起飞。该机的驾驶员为曹长(二战时日本军衔的一阶,相当于上士)桥本新治,担负机上侦察任务的是中尉田中荣吉。该机在抚顺北方约十五公里一带,发现地面连续的大队“兵匪”。该机立即俯冲投弹,并且以机关枪扫射。
地面的中国军队以机关枪和步枪对空猛烈还击。对射之中,日军飞机的挥发油槽和冷却器遭地面火力射穿,十三分钟之后,油和水全部漏掉。
下午三时四十分,该机不得不在虎石台车站北方约七公里迫降。由于飞机已难以修复,日军取下重要部件后将飞机烧毁。
这是日军航空兵建军以来,首次有飞机在战斗中被火力摧毁。对中国军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战绩。但是,迄今已知的中方战史里没有任何记述。
抗战史研究者胡卓然根据各种资料综合判断认为:首先击落日机的,属于“九一八”事变之后,北大营之中撤出的东北军第七旅以及其他从沈阳市撤出的部分卫队、宪兵等部队。
同样由日军档案记载的,1931年10月23日,在沈阳西北方,日陆军航空独立飞行第十中队的军机一架,于“匪贼讨伐中,被敌弹击中坠落”。驾驶该机的特务曹长中林茂春在坠机之时“战死”。
这是日军明确记录的第一次有航空兵军人战死。
(图为中林茂春)
辽宁省档案馆藏的日本官方档案《匪贼暴举实例(1931年自9月19日至11月15日)》里,记载10月23日在沈阳西北的交战记录只有一次:“败兵和匪贼200名”,“在奉天西方李官堡附近与浑河分遣队交战。”
[注:李官堡现下辖于沈阳市郊的于洪区,位于沈阳主城的西北方。]
因此可以推断,是进攻李官堡的义勇军击落了这架敌机。这两百多人,既包括拒绝撤退到关内、继续留下来抵抗的东北军余部,也包括不属于正规军、没进行过系统训练的地方民众武装。他们是一群在国土沦陷之时,“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人数不多的抗日义勇军在进攻地面日军的同时,不惧暴露目标,直接开火迎击敌机,这也表现出了无畏的勇气。
可惜,这一次地面轻武器击落敌机的战绩,中方战史同样没有任何记录;目前已知的史料中,也还没有发现对这支义勇军的更详细记录。
[注:后来转战新疆的义勇军,1万多人中只有一个炮兵大队。抗战初期刚刚组成的这200名义勇军的队伍,携带火炮的可能性极低,这次对空作战使用的主要仍是轻武器。]
这一战果也得到日军军官的承认。
1931年12月19日,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了对独立飞行第十中队长、航空兵大尉花泽友男的采访。花泽友男告诉记者说,他们中队的军机多次被中国军队击伤。其中,他部下的中林(茂春)曹长发动机中弹,被中国军队击落,中林茂春阵亡。
同年12月30日,该中队配合日军地面部队进攻锦州,在“打虎山西南方地区”又被抗日义勇军自地面用机枪、步枪击落了一架飞机,机上2名乘员——军曹(二战时日本军衔的一阶,相当于中士)小野田义明、伍长小川幸平坠机阵亡。
次年1月24日,那位花泽友男大尉也被义勇军的地面火力击毙。
(图为时任日航空兵独立飞行第十中队大尉中队长花泽友男)
他也成为中国抗战击毙的首位日军航空兵现职军官。
如今不少网友惯性地认为“步枪绝不可能击落敌机”,但日军方面可是自己吃的苦自己知道,到底可能不可能,他们最有发言权。而能将这“不可能”化为可能,一次又一次用步枪等轻武器击落侵略者飞机的抗战勇士,得到的应该是尊重和称赞,而不是无端的质疑。
2
八路军是个中高手
抗战时“步枪打飞机”的行家,则是八路军。
1940年1月,抗日联军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团长是久经沙场的儒将白乙化。
(图为白乙化,出生于辽宁辽阳,1928年考入军校,后又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学习,抗战期间获学士学位)
白乙化的枪法被公认为全团第一,在指挥平西娄儿峪战斗中,3枪击倒3个日军旗语兵,第4枪将日军膏药旗打飞。
1940年2月,万余日军发动对平西根据地的十路围攻,白乙化率十团在青白口一带阻击敌人。战斗中,日军派出飞机助战。日机欺八路军没有防空武器,低空盘旋轰炸扫射,给十团造成很大伤亡。白乙化一面命令对空射击,一面从警卫员手中要过一杆三八步枪,单腿跪地,瞄准飞机连开数枪。日军驾驶员被击中,军机撞山坠毁。
不幸的是,1941年2月4日,白乙化在指挥密云马营战斗时,被日军从烽火台射下的子弹击中头部殉国,年仅30岁。
1943年,山东省栖霞县的一个小山村早已成为了八路军的根据地,64团205连驻扎于此,而距村子不远就是八路军胶东军区的司令部。日军飞机经常到这一带轰炸扫射。
日军在中国战场广泛使用的是三菱公司制造的Ki-51式近距攻击机,又叫陆军九九式袭击机。该机速度慢、自卫火力弱,完全是针对中国军队这种毫无还手之力的对手而设计的。
(图为日本陆军航空队的三菱Ki-51九九式袭击机)
当年9月份的一天早晨,在村边山头放哨的战士发现敌机,发出了紧急防空信号。战士们迅速拿上武器,快速向村边山坡地的灌木和沟壑疏散隐蔽。
其中一名战士,叫宋岭春,自幼就有射击天赋,小时玩弹弓,指哪打哪;上山打猎,遇到猎物,基本是一枪一个;参军后用步枪狙杀了多名在太阳旗下站岗放哨的鬼子。部队看到这样的好苗子,就送他到山东抗大分校学习了半年。回到部队后,由于射击本领高超,每次配发的子弹都比别人多得多。
宋岭春在山坡上找到一块茂密的草地,仰面朝天隐蔽起来。
从西边的山头上空飞来了四架敌机,不断地沿山谷轰炸扫射。宋岭春仰卧朝上的隐蔽姿势,可以看到飞机的一切行动。日机仿佛发现了隐蔽在山坡上的部队,降低高度,低空盘旋,搜索着投弹目标。飞机的速度明显地慢了下来。
宋岭春的眼睛一直随着飞机的飞行而转动。突然,一架敌机已飞到他的正上空,高度仅100多米。宋岭春一边盯着飞机,一边抓住身边的三八大盖,把子弹压进弹仓。敌机似乎发现了宋岭春,就在他的眼前转来转去。就在敌机转弯的时候,宋岭春清楚地看到了驾驶飞机的飞行员。他举起步枪快速起身瞄准,同时敌机也转过弯来,径直朝着他赴来。宋岭春急忙调整枪口,瞄准飞行员的头部开枪。日军飞机摇晃了两下,失控坠落。
这一年,宋岭春18岁。
(图为宋岭春,后来他从一名普通小战士成长为了解放军的营级干部)
老八路初冶平后来讲起过这样一次战例。
1943年的元宵节,初冶平所在的东海独立团二营,在山东荣成市的崖头镇曾参与打下一架日本轰炸机。
他回忆道:
日本飞机经常从威海方向飞来,每次都在机翼下携带4枚炸弹。发现中国军民后,先用机枪扫射,恐吓缺乏经验的老百姓卧倒,然后向人群最密集处投掷炸弹。
初冶平说,日本飞行员既残忍又自大,面对八路军步枪手的射击,反而飞得更低。
眼看日军飞机屠杀百姓,却又无可奈何,大家心急如焚。营长龙涛和指导员郝亮判断,日军飞机回威海补充弹药后一定会再次前来袭扰,于是从各连挑选老战士,散开于各个角度,埋伏在日机可能来袭的方向上。当日机再次飞到崖头上空时,大家从不同方向同时瞄准射击,让敌机不敢像之前那么放肆。
这实际上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地面防空作战。对步兵部队而言,能够将敌机驱离,已经完成了作战任务。但由于暴露了部队,该营决定黎明前转移。但仍然在崖头附近的山头上安排了射击组掩护。
次日天未亮,初冶平随营主力刚走出崖头不到二里地,便听见飞机声嗡嗡响起,随后有一颗“亮星”由远及近,但速度较慢,“几乎像停在空中似的”,八路军的对空射击组突然开火。四周枪声骤起,初冶平回忆,眼瞅着那飞机一到崖头便俯冲下去……但奇怪的是响后却不见飞机腾起。一位战士反应过来,喊道:“打中了,红膏药栽下来了!”
找到日本飞机的残骸,发现前座驾驶员被皮带困在座位上当场烧死,后座投弹手虽然跳伞但却因为伞包故障摔死,机上的机关炮已经烧毁。估计这同样是一架九九式袭击机,可携带四枚50公斤炸弹,驾驶员前方有筒形瞄准具,后座有一挺7.7毫米的机枪。
[注:山东解放区的官方战史中记载:“1943年5月1日,胶东军区部队于荣成县崖头镇附近击落日机1架。”时间与初冶平的回忆有所出入。]
3
“步枪打飞机”传统由来已久
八路军在这种作战中的能力,是有“历史传统”的。中共军队用步枪打飞机,从红军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中央军事当局以及东北、广东、广西等地方实力派军阀,纷纷花巨资从国外进口飞机组成空军,参与对红军的进攻“围剿”。针对这种情况,红军总部除了建立和制定一整套防空袭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红军大学还增设了重机枪和防空连,重点传授防空阵地的选择与构筑,敌机型号识别以及步、机枪对空射击等专业知识。
1932年7月下旬的一天,红军大学学员在瑞金野外进行战术演习,国民党粤系军阀的几架飞机突然钻出云层,向训练场上的红军战士俯冲扫射,几名战士当场牺牲。剩下的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向空中瞄准,等待着敌机再次俯冲。
其中一名学员王文礼按照教员的指导,用一支法国制步枪对空射击。第一架飞机快速从他头顶掠过,步枪子弹没能击中目标;重新修正后,王文礼再次沉着瞄准击发,准确地击中了第二架敌机的油箱。飞机坠毁爆炸,机上3人全部毙命。
王文礼由此创下了红军用步枪击落敌机的先例。时任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刘伯承亲自主持召开庆功大会,授予王文礼“对空射击手”称号,并亲手把一枚银质奖章戴在他的胸前。
(图为王文礼获得的“对空射击手”奖章,后由其子王侃中捐献,现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作为一级革命文物收藏)
而后来的长征途中,红军更是有着数次使用轻武器击落敌机的记录。
(1)1934年8月,红六军团奉命离开湘赣根据地开始长征。素有“小诸葛”之称的国民党桂系将领白崇禧,一面紧急增调两个主力师迅速对红六军团进行“围剿”,一面命令桂系空军派飞机前往红军活动区域实施侦察。
9月7日,红六军团走到广西全县西延区大埠头(今资源县城)时,桂系空军飞行员韦淳杰、沈瀛驾驶英制“涡技地亚夫路637”(Avro_637)侦察机飞临上空侦查。
这是一款轻型武装侦察巡逻机,机首装有一挺7.7毫米固定机枪,机身后侧还装了一挺活动机枪,翼下可挂小型炸弹4枚,是一种攻击力十足的“空中飞贼”。
(图为英制Avro_637侦查机)
不过,Avro_637的油箱装在机身前部,比较容易受到攻击。
韦淳杰和沈瀛发现了没有任何防空武器的红军,于是开始放肆地俯冲、扫射,实施低空投弹,十余名红军当场牺牲。
接着,两人又拉起机头,在空中绕着圈准备再次发起攻击。
红六军团前卫部队立即组织步、机枪手占领有利地形,集中火力对准盘旋着的飞机。当飞机第三次俯冲下来时,红军战士的步枪、机枪火力全开,密集的弹雨迎头兜向空中目标。Avro_637机身顿时被打出许多窟窿,油箱也被击穿起火,飞机失去控制,栽到附近的稻田里。韦淳杰和沈瀛钻出座舱逃跑,被红军战士追上并当场击毙。
(图为著名的“独臂将军”左齐,时任红六军团第四十九团总支书记的他正是这场战斗的指挥者,他在后来的对日作战中身负重伤,由白求恩大夫做了截肢手术)
(2)1934年11月24日,红军在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时,遭薛岳、何健、白崇禧的包围攻击,与优势敌军在湘江两岸展开了空前惨烈的大血战。蒋介石调其中央空军第3中队从南昌起飞增援,对红军进行空中打击。
第3中队是国民党空军中的侦察部队,装备有刚刚从美国购买的道格拉斯O2MC轻型侦察轰炸机,飞行员全部受过美式训练。
接到命令后,第3中队的全部6架飞机倾巢而出,对集结在湘江岸边准备渡河的红军部队进行了多批次轰炸扫射,红军损失惨重。
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担任预备队的红1军团第2师一边疏散隐蔽,一边对敌机集火齐射。敌机未料到红军会用步枪向自己射击,所以飞行高度不高,速度也不快。很快,密集的子弹就将敌709号战斗机的油箱击穿,飞行员谢廷藩、魏德跳伞后被俘。
(3)1935年3月,中央红军由黔北名镇茅台三渡赤水。
3月18日,国民党空军3架侦察、轰炸机寻踪觅迹而至,轮番攻击、骚扰中央纵队驻地。中革军委警卫营营长杨梅生立即指挥防空连,用4挺重机枪改装的“高射机枪”,对准从云层里钻出的敌机猛烈射击,一架飞机连人带机拖着长烟掉进了赤水河。另外两架见势不妙,返航逃走。
(4)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使蒋介石十分惊恐,急令空军出动,进行高密度空中侦察,寻找消灭红军的机会。
7月17日,国民党空军第3中队副队长朱嘉鸿和飞行员郭诗东驾驶303号侦察机飞临四川黑水上空,发现了正在行进中的红四方面军后续部队。他们按下机头实施俯冲,对准红军队伍就是一阵扫射。在他们进行第二次俯冲扫射时,遭到红军地面密集火力的射击。红军战士又一次用步枪击中敌机尾部,失去平衡的敌机在空中摇摆,最后勉强迫降,被红军缴获,朱、郭二人在逃跑中被击毙。这是红军在长征中缴获的唯一一架敌机。
所以说,中共军队使用步枪等轻武器射击飞机,早已是“常规操作”,在此后的作战中应用自如一点也不意外。
4
志愿军两轮射击命中18架美机
如果说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敌方飞机还不那么先进(有的甚至是双翼螺旋桨飞机),被打下来也不足为奇的话;到了朝鲜战争,作为敌军的美军飞机已经更新换代,部分甚至已进入喷气时代,这回轻武器射击还管用吗?
答案恐怕会让人大吃一惊。不仅是管用,志愿军甚至曾创造过用步枪、机枪、冲锋枪布阵,3小时毁、伤18架美机的神话。
听起来不可思议。
美军当时的战机虽已更加先进,但轰炸扫射地面仍然依靠飞行员的目视,当然还是飞得越低效果越好;而美军飞行员同样欺负我军没有防空武器,能飞多低就飞多低,加上他们的飞行技术高超,贴着志愿军的头顶飞是常事,俯冲时机翼几乎要掀去中国士兵的帽子。然而,俗话说“淹死会水的”,正是美军飞行员自恃精湛飞行技术的轻敌态度,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因为,对于志愿军来说,就怕够不着,只要够着了,就让你够受。
其实,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本是严禁用轻武器对空射击飞机的。
因为这样不仅难以打下飞机,反而会暴露目标,招致全面掌着握制空权的美军更准确的轰炸。这是中国军队在入朝参战的初期,用无数士兵的鲜血换来的教训。这条纪律被强调得十分严格,违反后的处理也十分严厉。
然而,却有一个名叫关崇贵的楞头青,冒着被枪毙的风险违了军纪,硬是用机枪打下了一架飞机。
(图为志愿军战斗英雄关崇贵)
关崇贵,志愿军三七五团一连一排二班副班长,机枪手。
1951年2月24日,在第四次战役的龙头里阻击战中,其所在连趁夜里进入阵地。天刚见亮,英军第二十九旅的一个营就发起了进攻,十几架美机飞临助战,在一连的阵地上来回轰炸扫射,给一连造成了重大伤亡。
眼见着战友们一个个在腾空而起的泥土中倒下,关崇贵端起手中机枪就要向飞机开火。一旁的弹药手立刻阻止道:“副班长,咱可别犯错误!”
(图为关崇贵举枪对空)
关崇贵大喊:“大不了枪毙我!”
一连串射出七发子弹,结果没有打着。另一架飞机见状向他俯冲下来,关崇贵又射出了七发子弹。这次连他自己都呆了:这架F4U战斗机翅膀一斜,机尾冒着黑烟栽进了山沟。
(图为被关崇贵击落坠毁的美机,飞行员跳伞后挂在树枝上被戳死)
关崇贵打下飞机的事被逐级上报到志愿军司令部。这一战例改变了志愿军的认识。
总指挥彭德怀说:“这个纪律犯出了条经验,就是轻武器是可以打下敌人飞机的,鼓舞了战士对空作战的信心,要对这个战士重奖!”
无独有偶,志愿军高炮独立32营重机枪连的战士孙永粉,靠着所在班唯一一支苏联79式步枪,也硬是打下了美军的飞机。
孙永粉后来回记道:
“那一天,我们正在执行保卫兵站的任务。我按规定检查巡逻完毕后,没发现什么异常。刚走到洞口,就看到飞来四架敌机。”
由于地势原因,飞机从他面前的山谷里飞了过去。孙永粉赶紧去找排长汇报,得到“能打”的命令后,他拿着枪就冲到了山谷边。
(图为82岁时的孙永粉)
“经常看着飞机来回地飞,我就有了打的底气。”孙永粉说。
按照心中估算的时间,看飞机快飞来时,孙永粉对准驾驶舱扣动了扳机。一连几发子弹后,飞机一个跟头栽在了不远处。
“当时还不敢确定是我打下来的,军医验了驾驶员的伤后,从子弹射击的角度判定,确定是我打中的。后来因此拿了二等功奖章,我还有点不敢相信。”
步枪、机枪能打下低飞的飞机,而且并不是个案。经验很快被志愿军创造性地推广普及。
(图为志愿军的战士们在研究用步枪打飞机的方法)
就在关崇贵打下美机后不到两个月,一场轻武器打飞机的神话震惊了世界。
第五次战役前夕,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临津江两岸对峙。
1951年4月18日,天刚蒙蒙亮,美机像往常一样,一批一批地出动了。8时,8架美机超低空飞临志愿军第63军188师562团和563团的阵地上空。美军飞行员们哪里知道,几千支乌黑的枪口,正静静地等候着他们。
突然,信号弹腾空而起,两个团的3000多支步枪、冲锋枪、机枪一起对空开火,一架飞机直接就栽了下来。不过这个飞机员运气好,成功跳伞被俘,当他看到志愿军用轻武器组成的防空阵地时,不禁目瞪口呆。
10时,美军出动了16架飞机前来报复。美机还是擦着地皮向187师的阵地飞来。一声号令,两个团的3000多支枪再次开火。这次命令发布得恰到好处,提前量控制精准,在敌机正俯冲扫射的关键时刻,弹幕到达。顿时,美机纷纷中弹,4架美机被当场击落。由于离地面实在太近,飞行员根本来不及跳伞,全部阵亡。
三个小时,两轮对空射击,5架美机坠毁,13架被击伤。此后,朝鲜战场上美机基本上再也不敢超低空飞行,轰炸的效果大打折扣,对志愿军的空中威胁大大降低。
当然,“步枪打飞机”,是极特殊状况中,我们在武器装备落后条件下的不得已之举,并没有什么可神气的,更不值得在现代战场上继续推广发扬;但先辈们在那般困苦情况下,依靠勇气和智慧,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以小搏大,力拼强敌的努力和精神,今人应该永远铭记于心。
责任编辑: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