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魁:放着百万收入不要 回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日期:04-29
山村脱贫致富杨志魁

原标题:杨志魁:放着百万收入不要回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杨志魁:放着百万收入不要 回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杨志魁(左三)和工程队技术员研究旅游产业道路联通项目实施方案

“岔山寨,岔山村,岔山是个好山村;新社会,新潮流,脱贫致富摆前头。过去岔山脏又穷,如今岔山富又美。想问究竟为什么,村民笑指杨志魁……”

这是流传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一首朴实的民谣,杨志魁,就是该村的党总支书记,为了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放弃了年入百万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带领一个贫困发生率超40%的“十三五”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岔山村也从原来的“牛屎街”变成如今的“黄金街”,一跃成为极具民俗特色的乡村美食旅游村。

2017年4月,他带领的党总支荣获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五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称号。

勇接“烂摊子”

岔山村,是一个典型“空心村”,这个古村落里,只有两位老人常住,就是这样一个古村落,贫困发生率将近40%,全村224户居民当中就有100户是贫困户。

为了谋生,村里大部分村民都外出务工,而杨志魁也是众多“逃离”家乡,外出打拼的人之一。经过20年多年的打拼,从事果蔬运输批发和化肥销售的他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年收入过百万。

但杨志魁并不满足,心里总流露出那么一丝的不快。问其原因,杨志魁这样回答:“我们岔山村太穷了,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人走村空,看不过去。”

为此,杨志魁找到了朝东镇党委书记汪溪泉,表示有意回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2013年,新一届村党总支书记改选,杨志魁以全票当选。

杨志魁的行为也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和部分不理解群众的质疑:“都五十多岁了,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还瞎折腾什么?”

在家人和群众的质疑声中,杨志魁心里非常委屈,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值得,放着百万的收入不要回来遭受别人的嫌弃,值得吗?

疑思片刻后,他毅然坚持初衷。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岔山人,虽然我富了,但不代表岔山人富,只有全体岔山人都富了,那才叫富”。

誓闯“致富路”

岔山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闭塞,以前,村里为了耕田,养了很多牛,石板路上到处都是牛粪,碰到雨天,几乎没地方下脚,所以人们把石板古街称为“牛屎街”。村屯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每到雨季,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也积满水,到处坑坑洼洼,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水泥路”。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便利无疑是重中之重。在杨志魁多方奔走下,与朝东镇党委、政府沟通谋划,经过反复调研、谋划,通村道路项目落实了。伴随而来的又是征地、拆迁工作,为此,他常常深夜还在群众家里做思想工作,有群众不理解,他三番五次上门解释。为了让通村道路顺利推进,他还用自己的1亩好地置换群众的0.7亩。这一举动,群众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路通了,环境也得到改善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解决村民脱贫致富的问题。

为解决留守妇女脱贫致富的棘手问题,杨志魁动员自己的爱人和村里六家贫困户一起创立了岔山村妇女油茶合作社,开发古道油茶、梭子耙等特色农家美食。

杨志魁:放着百万收入不要 回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杨志魁动员自己的爱人和村里六家贫困户一起创立的岔山村妇女油茶合作社

合作社成功后,杨志魁积极动员村民发展旅游,以自己的成功经验帮助村民一起致富。他让岔山村在仅有的250米古街上,发展油茶店、农家乐、马帮、烧酒铺、书吧等各类特色商铺14家。在他的带动下,岔山村特色美食旅游街实现了当月运营当月成功,当月游客实现从零到万,游客日流量高峰达到2万人,创造了一家油茶店年营业额超50万元、纯利年30万元的神话。

在杨志魁的张罗下,岔山村还成立了果蔬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运作,发动村民发展西瓜、黑木耳、肉牛养殖、烤烟-红薯-蔬菜轮种等短平快脱贫致富特色产业。通过一年努力,合作社吸纳贫困户29户112人入社;发展春烤烟100多亩,有机蔬菜种植200多亩,使岔山村在2016年荣获“广西县级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区”称号。

仅仅这些,杨志魁知道还不能解决所有劳动力的合理分配问题。为此,他举办培训班,帮助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广东、湖南等地的服装、餐饮业等进行就业;搭建平台,在村里建设农业技术电教扶贫平台,贫困户劳动力输出平台、互联网+推介平台、种养扶贫平台、油茶互助社等多个脱贫平台,多管齐下,如今,岔山村实现贫困村脱贫出列。

就这样,杨志魁凭着一时之勇,带领一个贫困发生率超40%的“十三五”贫困村,谱写出一曲动人的脱贫新篇章。

愿当“孺子牛”

自从当村干部起,杨志魁就深刻认识到一个班子对于一个村子发展的重要性,也非常明白班子成员间的团结对群众的影响力。

在日常的工作中,杨志魁更是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遇事都会先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在他的倡导下,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全体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为了鼓励村里的孩子努力学习,杨志魁自掏腰包创立奖励机制,从一年级开始,平均分超90分的,都按标准设置了相应的奖励。在任三年,他赢得了全村的信任和支持,把整个村子的动力拉动起来,拧成一股团结的绳子。

在2017年支委换届会上,杨志魁说:“三年前,我承诺请大家给我三年时间,我愿当村民的一头“孺子牛”,带领大家致富,今天,我可以光荣退任了。”

对此,所有的党员都反对他的决定,一名曾经持怀疑眼光的老党员言辞恳恳说道:“当初我们不理解你,还怀疑过你,如今你不能退,只要你在,我们就有了主心骨,我们就有了脱贫致富的力量。”就这样,杨志魁又一次当选村支书。

甘做“廉政人”

杨志魁始终对自己要求严格,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也经常提醒村委班子成员要牢记党员干部身份,用心服务群众,对公家的每一分钱都要管好、用好,用心帮百姓办事情。

为了合作社的事儿,杨志魁没少跑路。种苗、肥料、登记注册……在取得期待的收益后,按照达成的约定,合作社的红利将由参与的53家农户平均分配。对此,杨志魁并无怨言。“村里有些贫困户,辛辛苦苦了一辈子,家里连两三万元钱都没有,太苦了。怎么好意思再去跟他们计较分红谁该多拿、谁该少拿。”杨志魁说。

在党员培养上,杨志魁从不发展自己的家人,尽管他的家庭家风优良,教育良好,但他从来把自己家人考虑在内,“如果他们足够优秀,群众能看得到,多观察几年又如何”。他不计较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他的家人亦是如此,他的儿子曾经对他说过:“爸爸,无论你要做什么,我们都支持你!”

不但自己作风廉洁,杨志魁还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的部署,大力发展廉文化,利用现有条件,深挖廉洁文化,将一系列廉元素融入其中,寓教于游,根据知青插队的历史,创新实施“旅游+廉文化”新模式,打造了知青馆、打铁铺,让游客在体验打铁场景和实际敲打中体会“打铁还需自身硬”和“敢于碰硬”的廉文化教育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富川县纪委监委覃玲)

陕西将设乡村校首席教师岗 示范提高教学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