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瓦多学者:萨跟中国建交如同“从黑暗中醒来”

日期:04-29
环球时报萨尔瓦多中国

原标题:近观萨尔瓦多的压力与渴望,当地学者:萨跟中国建交如同“从黑暗中醒来”

萨尔瓦多,谢拉顿酒店。

萨尔瓦多,谢拉顿酒店。

萨尔瓦多的首都圣萨尔瓦多,位于该国中部,远方可以看到壮丽的群山,城中贫富间杂,是该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萨尔瓦多的首都圣萨尔瓦多,位于该国中部,远方可以看到壮丽的群山,城中贫富间杂,是该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萨尔瓦多当地的司机。

萨尔瓦多当地的司机。

[环球时报赴萨尔瓦多特派记者邢晓婧]“墨西哥的不幸,在于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这句墨西哥谚语同样适用于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纵然该国与美国的联结根深蒂固,但近年来其对美国的情感愈发复杂。去年8月,中萨建交,由此开启两国在官方和民间层面的频繁互动。然而,萨尔瓦多新当选总统布克尔的部分言论又使得中萨关系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4月下旬,作为由环球网组织的“中国网络名人环球行——拉美站”成员,《环球时报》记者参加了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的中萨智库媒体座谈活动,成为建交8个月以来首次正式访问萨尔瓦多的中国媒体代表团成员之一。记者实地走访,对话多位政要学者和普通民众,试图剖析这个最新同中国建交国家的压力与渴望。

当地酒店服务员。

当地酒店服务员。

女厨师在准备萨尔瓦多著名的美食——泼帕卡斯。

女厨师在准备萨尔瓦多著名的美食——泼帕卡斯。

美国阴影

从北京出发,经洛杉矶转机,长途跋涉20多个小时,《环球时报》记者抵达萨尔瓦多时已近午夜。机场距离市区约42公里,车窗外几乎没有光亮,沿途看不到建筑,靠近市区才陆续有些房屋,以平房为主。

街头广告牌。

街头广告牌。

萨尔瓦多国土面积仅约2.1万平方公里,人口650万,是中美洲人口最密集的国家。多年来,该国一直被美国视为“后院”,“美国痕迹”遍布大街小巷:麦当劳、必胜客等美式快餐厅随处可见,冰激凌品牌取名“波士顿”,卖中国制造平价服装的地方叫“美国俱乐部”。

美国二手汽车洪流中的摩托车。

美国二手汽车洪流中的摩托车。

在以“随意”著称的拉美,萨尔瓦多人却以“勤劳”闻名。凌晨5时的萨尔瓦多相当热闹,夜色未退,街头人流涌动,人们挤上披着霓虹灯的“青鸟”大巴,开始一天的奔波。这里的学校6时开始上课,公司7时20分上班。

除了上班族,烈日下,头顶水果蓝的小贩穿梭在车流中叫卖,还有人肩扛桶装水,一杯一杯卖给路人。他们为什么不用拉杆车?一位常驻拉美的同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地工业和制造业落后,工具类物品全部依赖进口,哪怕是国内司空见惯的小拉车,在这里也是奢侈品。

据了解,萨尔瓦多被列入“中低等收入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高失业率”和“高犯罪率”是其无法撕去的标签。但在实地采访过程中,《环球时报》记者及同行者不止一次感叹:萨尔瓦多的经济本不该如此。

萨尔瓦多持枪军警。

萨尔瓦多持枪军警。

街头带枪的保安。

街头带枪的保安。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萨尔瓦多的经济发展快于其他中美洲国家。但由于美国资本不断渗透,很多重要部门落入美国人手中。此后约半个世纪,萨尔瓦多一直由亲美军人实行独裁统治。1980年,萨尔瓦多爆发内战,对峙双方背后分别是美国和古巴,这场内战持续了12年。“这12年让萨尔瓦多丧失了重要发展机遇,该国至今还未摆脱‘内战后遗症’带来的阴影。”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从现在萨尔瓦多党派竞争之激烈、经济发展任务之艰巨可以看出。

“侨汇”是美国把控萨尔瓦多经济命脉的另一体现。2001年,萨尔瓦多时任总统弗洛雷斯实施美元化货币政策,导致债台高筑,生活费用猛涨。其后,萨尔瓦多只能靠海外打工者的汇款支撑经济,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侨国”。

萨尔瓦多的小摊子虽然十分简陋,但颜色往往设计得十分绚丽。

萨尔瓦多的小摊子虽然十分简陋,但颜色往往设计得十分绚丽。

要去美国打工的萨尔瓦多人。

要去美国打工的萨尔瓦多人。

数据显示,在美务工的萨尔瓦多人多达200余万。《环球时报》记者在洛杉矶转机时看到,回国的萨尔瓦多人办完托运手续后,大包小包的手提行李还是能把头顶行李架塞得满满当当,活脱一副“美洲版务工返乡”的既视感。

据当地华侨介绍,往返萨美的航班很多,上座率很高,一个在美务工人员往往要承担起全家几口人的生计。由于他们为本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航空公司对那些超重行李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据说,每当有亲属从美国回来,全家开着皮卡去接机的情况屡见不鲜。

中国机遇

陷入民主选举怪圈被认为是萨尔瓦多经济得不到发展的原因之一。为赢得选举,政客们大开特开空头支票。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不得连选连任,过去多任总统不愿在长远项目上投入精力,而且下台后身陷贪腐争议。迫于生计,至今仍有大量萨尔瓦多人登上“大篷车”一路北上,想方设法逃到墨美边界,再不顾生命危险伺机入境美国。

和中国建交,让萨尔瓦多看到了新机会。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代表团日前组织外交官、专家学者及媒体人参加在萨尔瓦多高等战略研究学院举行的交流活动,该院为政府制定国家安全政策建言献策。这场交流活动吸引萨国防部长、议员等政要出席。他们对中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断询问与中国合作的方方面面,比如萨中如何在经济方面互补,如何拓展农业之外的合作领域等。

萨尔瓦多年轻人的想法更直率——去中国!在萨尔瓦多大学,一场主题为“开启中萨合作新时代”的对话会,吸引数百名大学生参加。《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到,学生们对“中国”充满兴趣,不停地记笔记,但几乎没人使用笔记本电脑。该校是萨尔瓦多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也是唯一一所公立大学,但即便这一群体,会说英语的人也比想象中少得多。

1994年创立的莫妮卡·埃莱拉传播学院却是另一番景象。这所私立高校实行小班教学,学生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怀抱苹果电脑。在职员平均月收入300美元的萨尔瓦多,每年7000美元的学费令人咋舌。或许这才是萨尔瓦多真正的精英阶层。

一名萨尔瓦多大学生依然略带羞怯地站在他的学校大门前。

一名萨尔瓦多大学生依然略带羞怯地站在他的学校大门前。

23岁的萨大毕业生艾玛努尔·莫卡多通过互联网和书籍关注中国,从早期的长城、烤鸭,逐渐了解到中国的高科技,现在成了华为的“铁粉”。莫卡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的目标是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去中国留学,为此每个月自费上60个小时的中文课。

学校教授在指导学生们做实验。

学校教授在指导学生们做实验。

中国驻萨尔瓦多大使欧箭虹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目前有34名萨尔瓦多青年在中国留学,今年还将有另外35名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赴华深造。

萨尔瓦多年轻人充满阳光的面孔。

萨尔瓦多年轻人充满阳光的面孔。

其实,这股学中文热不仅仅是在民间。在交流活动快结束时,《环球时报》记者为感谢萨总统府宴请中方嘉宾,送给萨外长卡斯塔内达一个代表本报的吉祥物“环环”。当记者用英文说“谢谢”时,他用中文回复“没有”。记者一愣,经翻译解释才知道,原来他在学汉语,只是还没弄清“不客气”的用法。

当地的三文鱼早餐。

当地的三文鱼早餐。

中萨“闪婚”,需要耐心

事实上,中萨建交仅8个月,两国关系的发展堪称迅速。欧箭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首先是高层交往迅速铺开,桑切斯总统2018年11月访华并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此外,萨尔瓦多政府代表团、农业部长、跨党派议员团分别访华。在经贸方面,中国贸易促进会代表团访萨,与萨方企业密集对接。据统计,2018年中萨贸易额为10.11亿美元,中国成为萨尔瓦多第二大进口来源国,萨尔瓦多对华出口也强劲增长。中方还先后邀请两批萨尔瓦多媒体代表团赴华,帮助当地人了解、认识中国。

萨尔瓦多总统新闻办公室新闻处长卡洛斯·波蒂略刚刚率团访华归来,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们去了北京、上海、厦门、西安、珠海和福州等地,参观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等项目。“这次访问澄清了我们很多关于中国的误解和偏见,中国每天不断出现新鲜事物,让我们感到惊喜和震撼。萨尔瓦多有很多需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寻求与中国的合作至关重要。”

不过,萨尔瓦多新当选总统布克尔6月将上任,他日前在美国就萨中关系发表的一些言论,让外界不禁猜测其正式上台后是否会重新评估对华关系。这次交流活动中,《环球时报》记者向萨方多位人士提出了这一问题。

萨大人文学院院长库奇亚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新总统恐怕会在执政方面偏向美国,导致对华关系出现不确定性。库奇亚斯将萨中建交比作“从黑暗中醒来”,因此希望政府把握这一机遇。他还认为,虽然“美国因素”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但相对而言已有所削减。

萨高等战略研究学院院长奇卡斯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坦承,萨美关系确实紧密,但中国在经济方面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萨尔瓦多希望发展经济,也有兴趣加入“一带一路”,“如果能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带给民众实惠,将是最好不过的事”。奇卡斯透露,该院已经加强了对中国相关课题的研究。

种种迹象显示,萨尔瓦多一边忌惮来自美国的压力,一边渴望抓住中国带来的巨大机遇。正如萨总统府新闻秘书洛伦萨纳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世界都在看向中国,萨尔瓦多也不能落后。”萨外长卡斯塔内达也表示:“目前萨中已签署15项合作协议,我们必须特别珍惜萨中关系。”

对于中萨关系现状,欧箭虹认为,两国关系刚刚起步,已经取得了一些早期“收获”。江时学表示,一方面,随着中国影响力越来越大,中萨建交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和巴拿马、多米尼加等国不同,中萨没经历过设立贸易发展办事处的阶段,“就好比还没谈恋爱喝咖啡,相个亲就领了证,有点像‘闪婚’。日后即便有点小摩擦也很正常,需要双方多些耐心”。

责任编辑:张玉

平凡司机变身“救火英雄” 世界最大恐龙是个“吃饭机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