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VS史航:京都的气象让我们惭愧

日期:04-27
京都林屋史航

原标题:止庵VS史航:京都的气象让我们惭愧

从公元794年到公元1868年,京都都是日本的首都。千年的时光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怎样的印记,我们能否从今日的京都辨识出过去的岁月呢?拥有京都大学史学科博士学位的林屋辰三郎,在《京都》一书中便做了这样的尝试。他将京都的城市空间按照时间线索做了分割,循着时间线逐一细察京都城内的每一处空间,在空间中探寻时间的印记。

林屋辰三郎是土生土长的京都人,曾任京都大学人文研究所教授和京都国立博物馆馆长。他很清楚市面上有众多出版物,介绍作为旅游热门目的地的京都。《京都》一书的独到之处,在于作者对种种有关京都的传言与俗说并不轻信,而是凭借史家的训练,在日本史的框架下对各景点的起源与变迁加以分析,以时空相结合的方式将京都呈现在读者面前。4月20日下午,在单向空间爱琴海店,著名编剧、影评人史航和著名学者、作家止庵一起,就《京都》一书、京都气象和京都所引发的北京想象等话题,和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机器网 www.shi-fen.com

《京都》,作者:林屋辰三郎,译者:李濯凡,版本:新经典|新星出版社 2019年1月

《京都》不是一本旅游攻略

止庵在第一次去京都以前,已经在不止一本书中读到过京都了。他最初读的是一本关于二战的书。书中讲到美国最后投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原本是打算投在京都的,因为京都当时是日本的一个重要的军工城市。而彼时美军作战部长的太太在京都住过很多年,她劝服自己的先生放弃了这一计划。

川端康成的《古都》讲了很多京都的记忆和京都郊外的事情,谷崎润一郎的《细雪》则在开篇有一段关于京都赏樱的描写,这一切都构成了止庵的京都想象。等到他1997年第一次去京都,看到极为现代化的火车站时,觉得自己下错了站,那不是他想象中的古都。

机器网 www.shi-fen.com

图片作者:Banter Snaps

与止庵不同,史航对于京都的印象最初来自黑泽明的电影《我对青春无悔》,电影讲述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从信奉自由主义的京都大学教授龙川被迫离职开始讲起,直到战后他重回学校,做到校长告终。而史航关于京都的阅读经验主要来自日本当代文学中的“京大双璧”,写过《鹿男》和《鸭川荷尔摩》的万城目学和写狐狸、天狗、人类在一起勾心斗角的故事的森见登美彦。此外,他还通过以京都为背景的电脑游戏熟悉了京都的地理。

止庵说,他前前后后一共至少去了京都15次,对京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一般人去京都,都是去清水寺、金阁寺、银阁寺、龙安寺这些地方,但这样粗浅地浏览京都,看到的是这座城市最不重要的东西。在林屋辰三郎的《京都》一书中,游客最常去的这几个寺庙都只是提了一下名字,因为它们在京都的历史上都不太重要。史航也提到,《京都》这本书不是旅游攻略书,它没有告诉你哪儿有什么东西好买,去哪里坐几路车,这是一本应该在出发前或者回来后仔细阅读的书,因为它将日本史都融会贯通于对京都的介绍之中了。

“这个书其实没有什么结论,只是很平静地叙述事情。京都这座城市是怎么回事,讲完就完了。”止庵说。相较来说,我们谈到人、谈到城市,特别爱下结论。在止庵小时候,家里人教导他,结婚一定不要找东北人或四川人。“这样下结论不是一个好的做法,而且往往漏洞百出。”

京都是一种风格

在《京都》一书中,林屋辰三郎谈到京都的别名是“山紫水明处”。“不是山清水秀,”史航说,“是黄昏时分山峦呈现出的特别的色彩和动态,小津安二郎也说过京都周围的山像红豆布丁。”止庵对于这一点尤有感触。他介绍说,日本有很多城市,有“小京都”之称。像是仓敷、金泽、镰仓、佐原等都是小京都,它们的古代建筑整体上可能保存得比京都还完整,但之所以被大家约定俗成叫做“小京都”,却并非因为它们的古建筑,而是因为它们呈现出的“山紫水明”之态。

机器网 www.shi-fen.com

图片作者:Su San Lee

“京都不光是一座城市,它还是一个标准,或者说一种风格、一种生活、一种情境。”止庵说。以京都为准绳,属于日本历史上的一个时期的生活还存在着,过去的生活延续了下来。在京都,有一些经营传统器物的店铺,给人的感觉是很久以前就是现在的样子了。而有些小京都则连电线杆都没有,电线杆修在城外,以便在城中保存过去生活的风貌。京都因为旅游业发达,大多店铺是面向游客的,它的真实生活要到很深的小巷里去体会。

京都的气象让我们惭愧

止庵由于对日本插花的兴趣,曾两次到访京都的六角堂看花展。六角堂是池坊派的总部,春季花展和秋季花展的展期都是四天,前两天一批展品,后两天换成另一批,等于一次花展包含两个展览。这个展览在花道界是不得了的盛事,前来观展的有世界各地的人,很多外国人也穿着和服。“但是当你离开展览所在的地方,到城市里去看一看,就会发现这个展览和这个城市一点关系都没有,城中其他地方的生活一切照常。”止庵说。这让止庵想起他在法国世界杯期间造访巴黎的经历。大家在吃饭的时候可能聊起世界杯,街头会有一个屏幕供大家看比赛,但也就到此为止了。“城市的生活没有受到影响。”

机器网 www.shi-fen.com

图片作者:Daniel Chen

京都也是这么一个城市,大家各过各的生活,其中一小部分人做的事和其他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关系的。“不是说举城、举国办一件事;如果是这样,那说明城市的气象不够大。”“气象”这个词说起来比较虚,但在止庵看来,如果一座城市,不会因为随便什么人、什么事而被尽数裹挟其间,那么它也就可以算得上是一座气象宏大的城市了。

京都这座城市是有力量的,这力量来自它的文化,来自它对自己文化的确信。“文化就是让我们不太受他人的影响。”止庵说。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座城市,如果有文化,就不会任人驱遣;但同时文化又使他/它不张狂、不虚张声势。“京都就是一个特别有文化的城市,这个城市有文化到什么程度?所有来的游客都必须特别细心去看它哪儿有什么文化。”

机器网 www.shi-fen.com

图片作者:takahiro taguchi

相较于过着自己的生活的京都人,史航说在江南的小城,比如同里或周庄,当地人都是晚上九点之后才敢出门,“之前都是旅游的人和靠旅游为生的人,你以为和当地居民是道路相会,其实大家都在彼此的橱窗里,他们是演员的状态。”

北京本可以比京都更像一座古都

止庵说,他一直觉得京都很像北京,不是现在的北京,而是那个已经不完全存在的北京。京都以前是首都,明治维新以后失去了首都的地位,变成了一个文化城市。在日本的历史上有很多城市,比如奈良和镰仓,在丧失了首都的地位之后就衰落了,但京都在不做首都之后反而变得更纯粹。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北平很像京都,那时国民政府定都在南京,北平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完整地保存着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留存下来的建筑。

作为一个北京人,止庵对北京这座城市有很深的印象。“我亲眼见过这个城市原来的样子,虽然我见的时候北京已经丧失了很大的一部分,但还离古都的样貌不远。如果我们不是把它拆了、重建了,盖了很多高楼,可能北京一点儿都不比京都差,而且恐怕更符合我们想象的京都。”因为在人们的想象中,一个古都应该有城墙,有古老的、窄窄的街道,有一些老房子。但京都的马路其实非常宽。因为二战时京都虽然没有被轰炸,但是必须得预防轰炸。日本当时是町屋,要把老房子拆掉,把街道拓宽。

另外,读《京都》这本书还让止庵想到天津。他觉得大阪就像是民国时期的天津,那时在北京当官的人,都在天津买楼,住在天津。那时天津很洋气,北京很土气。现在天津不洋气,北京也不洋气。“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有人能从宏观的角度去做一些探讨,会是很有意思的。”

有现场读者提问,有没有什么著作,像《京都》介绍京都一样,对中国的城市做了透彻的梳理和介绍的。止庵说自己前不久刚问过《午夜北平》的作者保罗·法兰奇同样的问题,法兰奇说他对北京的了解都是从老舍来的,对上海的了解都是从穆时英来的。史航则推荐了金受申的《老北京的生活》一书。

作者

:新京报特约记者寇淮禹

编辑

:覃旦思;校对:薛京宁

唐平庄村的“皮卡”故事 每月最后一个周末,“朝阳群众”将集中开展志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