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家乡方言朗读,在今天有优越感吗?
“方言有它特殊的蕴含,有我们的儿童记忆,有我们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种深刻的记忆和眷恋之情。
如果我们在读书当中,会在字里行间与我们的方言有一个呼应,啊呀那种情调啊,顷刻之间就溢出了字里行间,你自己都感动了,不是作者的写作和你的阅读令你所谓双方交流而激动,而是那个方言召唤出来你深刻的记忆而激动。”
——“腔调:方言朗读之夜“特约主持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任剑涛
几日前,
我们请66位读者带着“腔调”,
在角楼图书馆(联合主办方)屋顶,星空之下,
进行了一场别有风味的朗读聚会。
腔调:方言朗读之夜
听听有没有你家乡的伙伴?
评判一下,他们的方言朗读是否“正宗”?
(流量约20M)
“腔调:方言朗读之夜“。现场18种方言,66位朗读者,包括任剑涛(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阿龙(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戴潍娜(青年诗人)林培源(青年作家)等嘉宾。
我们鼓励朗读者展示自己方言的优越感,
以方言表述经典文本的风味,
并邀请他们带着“腔调“参加游戏:
(1)给《无间道》《泰坦尼克号》《大话西游》
等影视剧配音;
(2)两两方言上台pk,
选同一文本,
“你猜我读到哪?然后接下去!”
在中国,
南腔北调,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而过去几十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变迁,
方言的境遇各有不同。
有的流行,有的留守。
漂到外地,读书或工作,
你的方言就留在了家乡。
方言是什么?
相对于作为统一文化建构的普通话,
它是边缘的、地方性的,
当然也是丰富的、多元的。
它是回家过年的语言,
也是被催婚、被问工资的语言,
还可能是唤起你初恋记忆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