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强化结果导向 拒绝“责任甩锅”

日期:04-23
减负责任状基层干部

原标题:评论丨强化结果导向拒绝“责任甩锅”

夏秋汛,秋冬火,一年到头要防好;树要种,地要扫,房前屋后要确保;各大办,人手少,搞了工作搞材料……一段流传于基层的顺口溜,道出了“全能型”基层干部的辛苦。除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之外,还有“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一些基层干部的吐槽,反映了为基层减负是人心所向,也是破解基层治理困局、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迫切要求。

基层的负担从何而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上面”各种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近年来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的形式主义重疾——“过度留痕”,很大程度上是因此而起。如,在某乡镇,干部的手机上普遍装有七八个工作类APP,都是上级有关部门指令安装的。每天若要认真完成这些APP上的“留痕”任务,至少耗费两个小时。

如果不按照要求“留痕”,会怎样?“就怕层层追责,很多时候基层干部不得不浪费精力去把台账记录做得完美,大家都知道记录不代表工作质量,但出了问题可以减轻责任。”这是一位乡镇干部的忧虑。与督查检查考核“配套”的,是动辄签“责任状”倒逼工作进度、出了问题就以属地管理为由“打板子”——有的地方和部门以此搞“责任甩锅”,把问责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

“强化结果导向,考核评价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不得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不得简单将有没有领导批示、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等作为工作是否落实的标准,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来代替对实际工作评价”“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变相向地方和基层推卸责任”……中办发出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从基层反映强烈、让很多基层干部既深恶痛绝又深陷其中的“痛点”入手,明确规定“三个不得”着力解决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现象,并对“责任甩锅”态度鲜明地说“不”。

做无谓事务的减法,卸强人所难的负担,既是为基层减负,也是向形式主义宣战。什么叫做强化结果导向?不能天花乱坠地说,而要手底下见真章。举个例子:中办发出《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后,各地区各部门按要求进行专项清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从900项精简至159项,清理率达82.33%,各省区市从12771项精简至3493项,清理率达72.65%。这样的清理、精简,就是“手底下见真章”。还有,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唯台账是举、以材料论英雄肯定是不行了,既别走马观花,更别忘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

同样,拒绝“责任甩锅”,也是有决心就有办法。最近看到媒体报道,安徽省蚌埠市纪委监委为解决“责任状”满天飞等形式主义突出问题,采取面上排查和察访调研两种方式对全市情况进行梳理。通过各单位全面自查、列出具体项目,摸清了底数——共发现面上问题87项,其中“责任状”“责任书”类问题67项,“一票否决”类问题20项。目前,该市正针对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对中央未规定或未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签订的各类“责任状”和设置的“一票否决”事项,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整改。对于借签订“责任状”、设置“一票否决”事项谋取部门和个人私利的,纪检监察机关将追究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公开通报曝光典型案例。

“靶向治疗”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看到自己和身边人正在告别没完没了的“留痕”、没边没际的“背锅”——大目标始于小切口,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做细做深做实。(评论员陈治治)

“一网通办”推“在线开具证明”服务 11类电子证明“零跑动”办理 昆明市出实招倒逼行政审批提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