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力”,讲好海南故事

日期:04-22
海南离岛免税故事

原标题:践行“四力”,讲好海南故事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4月12日至16日,由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和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记协联合组织的“增强四力提高本领”中央媒体海南行主题采访活动圆满举办。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和全国性行业类媒体的近40名编辑记者历经5天,深入海口市、文昌市、琼海市、三亚市、洋浦经济开发区等地,围绕自贸区建设调研采访,共同见证一个开放步伐更大、发展活力更足的美丽海南,用一个个“沾泥土、带雨露、冒热气”的鲜活故事,谱写新时代下的海南新乐章。

机器网 www.shi-fen.com

一路随行,学习特区精神

由改革开放馆、国际旅游岛馆、生态建设馆和社会民生馆组成的建省办经区特区30周年成就展,向我们展示了30年来海南的发展历程。一组组数字、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展台将海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30多年来,改革开放之潮涌向海南,让一个曾“积贫、积弱”的岛屿焕发生机,发展成为中国最开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一张张图片展示着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感受海南变化的同时,也想要用手中的笔将自己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为讲好海南故事贡献一份力量。”中国旅游报的记者王菀说。

“这次海南行也是对践行海南精神的一个深刻写照。我们在7天里深入走访了海南的海口市、文昌市等地,对我们每个人的体力、脑力、笔力、脚力而言都是一种考验,每个人都像一名战士。我们深刻体会到,唯有埋头苦干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改革报的记者付朝欢表示。

“我们常说用脚采访,用笔还原,这次央媒海南行让我体会更深。一说海南,人们总是想起椰林树影,水清沙白,不过我们一行记者并未来得及感受海水与沙滩,五天时间我们在诸多点位采访,往往是大巴车马上要开到下一地点时,记者朋友们还在‘穷追不舍’的采访、记录,这种敬业精神与海南精神十分契合。在一线中踏实采访的“四力”让我钦佩,未来也要继续提高。”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杨杰说道。

深入基层,了解新农村建设

“去年政府出资为我们修缮房屋,我们全家就都搬回来,开起了民宿,收入比在外打工还要多。”在琼海博鳌镇沙美村,村民站在自家开办的民宿门前,向编辑记者们介绍情况。

中国劳动保障报的记者白阳说,“沙美村让我们看到了美丽乡村的生动图景。”以历史文化为内涵,以热带村落风光为特色,对村庄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并结合产业新业态。

“我觉得我们村最大的变化就是环境变好了。”在景区里开电瓶车的陈师傅讲到。环境变好了,村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旅游业搞起来了,村民们的钱包也变鼓了。

改造后的沙美村,水碧天清,风和日丽,道路上漫步着游客,树林间回响着鸟鸣。“来到沙美村我才知道,原来我们的乡村可以这么美。”从外地来旅游的游客赞叹不已。

“这里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道理。看到生态的绿色蜕变为发展的底色,我感到很振奋。”中国石油报的记者金添感叹。

在目睹了沙美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后,《求是》杂志编辑何晨琛说:“走进博鳌镇沙美村,一派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碧水蓝天相依,不经世俗的喧嚣与凡尘的纷扰,不慕世外的繁华。天然淳朴的风情,朴素而热烈,积极而悠然。椰林水韵、阅山听澜。‘山水林田湖海’在这里完美融和。”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环岛调研采访一路走来,光明日报编辑刘嘉丽对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印象深刻:“行走在海南,城市主干道两侧的椰子树、三角梅等热带植物随处可见,曾经的臭水沟也变身为湿地公园和湿地景观——更科学的规划、更严密的保护、更严格的治理,让海南踏上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并在不断探索中越走越宽。”

感悟成就,讲好海南故事

2018年4月以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成为海南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词,面向未来,海南承载着30年来的成果,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奋力前行。

《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总长8000余字,32项支持、8项取消、7项允许和1项放宽。为海南这座城市注入了一股新的发展动力。今年一季度,海南新增市场主体3.59万户,平均每天新增399户,同比增长44.70%。

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个具体的高质量项目来承载,项目是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载体和关键。

“走在海南炼化,已经浑然不觉是这里是一家石油化工企业的厂区。”中国日报社的记者庄乾阁对海南炼化厂进行了深入调研,“海南炼化一边通过积极践行绿色发展不断创收,一边积极发挥其省内石化企业龙头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助力海南省洋浦区发展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和仓储基地,吸引了一大批工业投资落户海南建立合作,产业链不断延伸,共创双赢。”

在海口复兴城互联网创新创业园区内,多家国际孵化器在国际离岸创新大厦落地生根。调研采访时,经济日报编辑记者张虎说道:“这不仅是海南高质量发展的印证,也是其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生动写照。相信海南自贸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一定会成功,海南的明天会更好!”

候鸟飞来,海南花开。中医健康游、低空飞行游、邮轮游艇游……更多的旅游业态涌现,推动海南经济一潮又一潮的热浪。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了海南不得不抓住机遇和不得不应对的挑战。

国际商报记者晏澜菲深入调研三亚离境退税、离岛免税等政策项目。“离岛免税政策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也是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从免税额度的提升到免税店客流的增加,可以看出离岛免税广受游客的欢迎。但在我个人体验后认为,要想离岛免税红利持续释放,可以从拓宽品类、加强提货便利程度方面入手,优化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发挥其在海南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中的更大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成了越来越多人的更高需求。相关政策在海南的相对放开,为海南这篇热土发展健康游提供了契机。”健康报的记者严少卫说:“但不能忽视的是,自贸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硬件上,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软件上,有了国家政策的扶持,能不能筑巢引凤,吸引国际国内医疗机构及专家驻点医疗?引进来能不能留的住?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央视网记者曹祯农民日报见习记者张萌)

东城青年高唱《我爱你,中国》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繁昌:逐案排查制度压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职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