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如何由建造大国走向建造强国?
4月20日上午,《中国建造2035战略研究》项目启动会在重庆举行。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来渝论道,就我国抢抓科技革命重大机遇,实现工程建造转型升级这一话题展开思想碰撞,并对重庆建设行业的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提出真知灼见。
实现工程建造转型升级
必须抢抓机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掀起产业变革的浪潮,数字化、信息化正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中国建造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认为,我国是世界建造大国,一批工程在铁路、公路、航运、建筑、桥梁、隧道等领域创造了世界奇迹。但在生产效果、环保、安全等许多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为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中国建造迫切需要制定高质量的规划,以科学的发展战略引领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表示,我国建造行业粗放式、碎片化的生产方式,带来了产能性能欠佳、资源浪费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这些都迫切需要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建造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发达国家在重视制造业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建造,我们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高度重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工程建造的变革性影响,实现工程建造的转型升级,促进工程建造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丁烈云说。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看来,《中国建造2035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研究项目,是具有高度前瞻性、战略性的研究项目,项目成果对于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打造中国建造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中国产业发展方向
工程建造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智能技术的支撑。大数据智能化创新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我国建造行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认为,推广智能制造应该注重数据来源和挖掘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比如铁路领域就应重视数字化建设,打造基于物联网等技术基础上的信息化平台,提高数据挖掘的智能化水平。
“中国建造和中国制造一样有拐点。这个拐点的下半场是什么?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中国产业的发展方向都应该是这个。”中国工程院院士郭重庆认为,中国建造的发展方向应是物理系统、信息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融合,就是人和物、物和物之间,数据驱动、智慧在云、智慧在端,今后就是这样的场景。
肖绪文建议,智能建造作为建造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应该把精益建造作为《中国建造2035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对建筑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提升精益建造水平迫在眉睫。
提升中国建造水平
应注重标准体系建设
《中国建造2035战略研究》项目推进中应注重哪些问题?如何推进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们纷纷亮出了自己的“金点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维和认为,《中国建造2035战略研究》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保障措施要跟上:一是科技进步和工程建造技术;二是注重工程建造过程中的管理,比如政府管理,企业和项目管理,技术层面的模块管理等,争取通过这些工作的提升,提高中国建造的整体水平。
“建造概念不仅包括新的工程建造,还包括一些既有工程的养护维修和持续改造。”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提醒,研究中国建造还应注重一体化建造,比如建造在技术研究、攻关方面应该打破行业部门间的阻隔,实现一体化;并在设施建设上实现一体化规划、建设和使用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则呼吁,提升中国建造水平应该注重中国标准体系建设。目前我国的一些标准还比较混乱,比如水利就有水利标准、水电标准等。中国建造标准的落后导致了竞争的落后,应该在推进国际标准认同上下功夫。此外,还应打破部门壁垒,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理念。
“中国建造应该注重建筑和美学的统一。”胡文瑞提醒,应该把中国建筑的美学纳入中国建造研究中,使建造出来的房子让人感到愉悦,展示建筑建造的和谐美、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