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象塔街等4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批后公示
■象塔街历史文化街区本报记者曹雪琴摄
市自然资源局昨日公布了象塔街、兴贤里、竹园和中兴路—大西路4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批后公示,对4处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范围、规划期限、保护要素和规划目标等内容进行了规划编制。
象塔街:保护和保持邓蓉镜、邓尔雅故居原样
象塔街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范围东至东莞中学,西至新芬路,南至东正路,北至万寿路,总面积约3.0公顷,规划期限至2030年。其中核心保护区范围面积1.1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9公顷。核心保护区内以象塔街为界,南侧的新建、改建或扩建建筑高度不超过9米,北侧的不超过12米;建设控制地带内,新芬路、万寿街沿街,新建、改建或扩建建筑高度不超过12米,东正路沿街和东莞中学地块不超过18米。
象塔街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悠久的莞城中心地带,拥有延续至今的文教服务功能、统一规划的近代居住街坊、集中成片的莞城典型民居。
象塔街历史文化街区将加强对象塔街、寺前街等街巷沿街传统家建筑的保护,使其与街巷整体风貌相协调。对于邓蓉镜、邓尔雅故居,要保护和保持原样,真实反映历史遗存,邓蓉镜、邓尔雅故居范围内,要以保护文物现状高度为主,新建、改建或扩建建筑高度不超过6米。要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修缮,修旧如旧,但可以增加卫生设施、灵活划分室内空间。还要严格保护象塔街的石板路和古树名树。
公共设施方面,规划保留目前的居委会,保留目前的中学作为公共教育设施,将对寺前街沿街建筑进行适当的整治改造,还将对寺前街围墙作适当的改造,作为莞城、象塔街历史文化的展览走廊。
兴贤里:形成牌坊广场等4个景观节点
兴贤里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范围东至北正路,西至马齿巷路(规划道路),南至西正路,北至积盛里,总面积约3.24公顷,规划期限至2030年。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1.24公顷,建设控制地带2公顷。核心保护区内的建筑高度控制在9米以下,建设控制地带内,以西正路沿街建筑内测为界,界线以北建筑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界线以南控制在18米以下。
兴贤里是贤明辈出的名门望族居地,拥有有机生长的传统里巷格局、中西结合的精美近代民居。
兴贤里历史文化街区将加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尽可能对古井进行原址保护,保护进内水源,修建小型休憩设施,还要加强对谭家全墙的修复加固。公共设施方面,保留目前的居委会、公厕、卫生服务站等。公共空间方面,结合兴贤里街区鱼骨状的街巷格局,通过规划整治,形成牌坊广场、兴贤汇芳、曲巷翠韵、春赐归绿等4个景观节点。其中牌坊广场景观节点还将设置公共自行车停放点,方便市民出入;通过坊门整饰、设立牌坊、增加绿化、修正铺地等方法,对主要出入口进行整治,形成标志性的景观。此外,还将对目前的简易公共厕所进行改造升级。
竹园、中兴路—大西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特色文化
竹园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范围东至和庆街竹园新村,西至新和街,南至水塘南侧、和庆街,北至村落北侧的后底岭山,总面积约5.7公顷,规划期限至2030年止。
竹园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是植竹围园的岭南村防体系,拥有悠久典型的广府村落格局、工艺精美的莞式祠堂民居。
竹园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目标为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育本地社区,改善人居环境,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地方文化,建立遗产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传统街巷、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历史环境要素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要素,分别制定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与要求。
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范围包括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范围(面积为16.33公顷)及周边珊洲河对岸粮仓地块研究范围,规划范围面积共计24.72公顷,规划期限至2035年。规划目标为完整和客观地记录下该地区的历史遗产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明确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素与街区价值特色,弘扬传承街区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