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

日期:04-20
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科技

原标题: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

本报北京4月19日讯记者孙昌岳报道:国务院新闻办19日举行中科院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会上表示,6年来,中科院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累计投入经费超过18亿元,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交流合作规模超过12万人次。

中科院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白春礼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牵头成立了首个综合性国际科技组织——“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培训科技人才;建设海外科教中心;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科技成果在沿线国家的落地应用。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有哪些特点?与世界其他国际组织相比又有哪些区别?对此,白春礼表示,首先,ANSO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首个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研机构、大学与国际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综合性国际科技组织,是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及全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平台。其次,ANSO是打通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的障碍,围绕科学、技术、创新和能力建设,开展四位一体联合行动的综合性、实质性的国际科技组织。第三,ANSO是最佳配置全球资源来推动科技合作和创新的平台,也是与世界共享中国科技成果的平台。第四,与其他国际组织相比,ANSO更注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更注重通过科技手段解决发展中国家的气候、生态、环境、民生、福祉的实际问题。第五,ANSO非常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通过奖学金计划、人才交流计划、培训班计划等一系列具体行动,扎扎实实地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为支撑“绿色丝绸之路”建设,2018年初,中科院设立了“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这是面向整个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环境问题的科学技术专项。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说,目前丝路环境专项取得了几个重要进展:应用前沿科学技术知识与整个地区已经出现的重大环境问题结合,提供科技支撑产品;智库引领产品,这是在沿线地区最重要、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引性产品;各地区的示范平台问题,通过丝路环境专项支撑沿线地区以后的发展。

数据显示,中科院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5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学成归国,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力军。这项举措是政策沟通、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

白春礼表示,在人才培养上,中科院一方面是通过国际人才计划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人才,到中国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和短期的访问研究,以及培训沿线国家的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工作者。这些人员在中国学习之后,能回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CAS-TWAS)院长奖学金、“一带一路”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等方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人提供培训机会。

厂矿车间写服务 改革发展增动力 对网购和进出口领域侵权行为加强监管
相关阅读: